摘要: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而声乐更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本文旨在探讨轻声唱法在六七年级音乐歌唱课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歌唱技能和音乐素养的影响。通过课堂实践、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轻声唱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轻声唱法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在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有头腔共鸣的位置,用微弱的音量、自然、放松地歌唱具有良好作用。同时,对变声期嗓子保护有良好作用,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轻声唱法;六七年级;音乐歌唱课;实践研究
一、引言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创造力和情感表达力具有重要意义,歌唱更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六七年级的音乐歌唱课中,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提高歌唱水平,是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科学表明,变声期多在13-16岁之间出现,男生较女生变化尤为明显。六七年级正是13、14的年纪,某些同学已经开始了变声期,或者即将开始,正确的发声方法对嗓音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二、轻声唱法的概念和现状
轻声唱法是一种相对自然放松的歌唱方法,它具有吸气深、送气缓、咬字清、轻声唱的特点。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声音训练的误区,深刻感受到目前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练声训练及曲目的选择不够谨慎,对声部的定位不够准确,对学生的年龄把握不太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不能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过分追求学生的大音量和高音。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盲目自大、好高婺远,导致声音过分用力,高音困难,甚至声音嘶哑、声带病变。有些学生在练声后嗓子出现疼痛,严重的出现失声的状况。长此下去,声带在变声期受损,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声乐的道路更是不可能长远的。
三、轻声唱法在六七年级音乐歌唱课中的应用实践
1.哼鸣法
通过示范轻声唱法的演唱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轻声唱法的特点。头正背直挺起胸,实际教学中在多用哼唱的基础上,慢慢放出声音,采用小声唱。哼唱练习很容易找到假声和混声,对声区的统一有很大的帮助。用闭口哼唱和开口哼唱交替练习,使声音逐渐变竖、变圆、变集中,使集中的声音往头腔里输送,以求获得进一步的头腔共鸣。练习要求:首先尽量把声音位置挂在鼻咽处,用闻花香的感觉来带着哼,尽量找到“晕晕”的感觉。其次,面带微笑,提眉亮眼,保持笑肌抬起。头、肩、喉咙自然放松。再次,要在腰腹部也就是横膈膜,有力的支持上哼唱,实践中我时常让孩子们找找咳嗽的感觉,向下叹着唱。最后,在
正确的哼鸣下,再带入母音,a、e、i、o、u。这样有利于孩子主观控制和正确歌唱状态的形成,形成肌肉记忆。
2.小声唱
在掌握了哼唱的基础上,我会使用一些简单地练声曲,比如4/21234|5432|1-║用母音u找头腔的感觉很好,使声音容易集中,让孩子们轻轻、慢慢的发声,想状态、找状态、能够分辨正确的歌唱状态。这样有助于气息能够合理地运用。学生通过聆听自己发声的反馈,去自觉地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养成灵敏的“小耳朵”。变声期开始,严禁大声歌唱,严禁持续高强度用嗓,要求树立正确的小声唱的概念,可以帮助嗓音调理出舒适、优美、规范的音色,而后通过发声器官的相互配合,唱出清晰、明亮、轻松的小声来,这也是声音训练的基础。小声唱,可以避免学习声乐中的大声喊叫的毛病,并且也能解决高音唱不上去的问题,对声音的统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小声歌唱可以对“字正腔圆”有很好的帮助,尤其四川方言的语言环境下,对歌唱的感情有很好的培养。
3.讨论评价法
歌曲学习以后,我会让孩子们分小组围坐在一起唱一唱,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引导学生们依次发言,分享自己在轻声唱法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比如气息控制不好、喉咙紧、高音唱不上去等问题,以及自己是如何努力克服的心得体会。在每个学生发言后,鼓励其他同学参与评价,提出建议和看法,共同探讨轻声唱法的的肌肉记忆。通过这样的讨论,能让学生们互相学习经验,从彼此的经历中获得启发,进一步提升对轻声唱法的理解和掌握,促进交流学习,达到共同进步。最后老师也需要参与其中,针对问题还能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帮助学生制定改进计划,引导他们不断调整与完善,使他们在一次次评价与反馈中逐步提升歌唱水平,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四、轻声唱法在六七年级音乐歌唱课中的实践效果
轻声唱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歌唱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音乐素养、情感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轻声唱法将为六七年级音乐教学带来更加丰富和精彩的成果,为学生们开启一扇通往美妙音乐世界的大门。
五、结论
轻声唱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歌唱方法,在六七年级音乐歌唱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信在老师的坚持和带动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音乐歌唱之路上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陈茜《轻声唱法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