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芳)为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4月22日下午,“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的省基地校建设暨区域灵动课堂五六年级课例研修活动”在绵阳市高水九年一贯制学校顺利举行。全区小学五、六年级数学教师齐聚一堂,通过课例展示、磨课分享、多维观察与专家引领四个环节,共同探讨统计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
城北七中柳雪梅老师执教五年级《单式折线统计图》一课,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情景导入、对比迁移、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推动学生思维进阶,充分体现了“数据意识”与“应用意识”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城北七中小学部数学教研组长羊爱华老师立足2022版新课标要求,从不同维度进行解读,体现“标准-教材-学情”三维融合,为统计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提供典型范例。
学生观察组陈婷婷老师基于阅读理解力、独立思考力、质疑反思力、合作交流力和表达呈现力五个维度,通过课前测查、课中观察和课后访谈等角度进行评析。教师观察组牟芙颖老师从五个维度资源展示、有效提问、活动组织、课程评价、技术应用对教师行为进行专业剖析。整体观察组何婉莹老师强调了“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提出可嵌入课堂小测,即时反馈目标达成度;倡导结构化教学,将折线统计图与后续的复式统计图知识串联。
黄大成主任结合区域教育发展动向作总结发言,提出三大方向:一要立足核心素养。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二要深化技术融合。善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同时警惕“为技术而技术”,确保服务学科本质。三要推动教师成长。倡导“集体备课2.0”模式,鼓励教师成为“学习型研究者”,通过跨校研修、课题攻关提升专业能力。
本次研修活动以折线统计图为切入点,展现了“灵动课堂”的实践样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纽带、以素养为归宿。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把研讨成果迁移至日常教学,进一步探索小学数学教育的高质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