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5月 15日 星期
当前版: 0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苦树皮”变身“致富金”

    本报讯(金伟 王陛 记者 任露潇)眼下,正值中药材黄柏的采收季节,平武县土城藏族乡独木村村民米明武的100多亩黄柏迎来收获期。20多名村民正手持特制剥皮工具忙碌采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我这片黄柏种植有10多年了,这次安徽亳州的老板一次性收购,100多万元的货款分三期到账,省去了以往肩挑背驮的辛苦,非常省心。”米明武坦言道。

    土城藏族乡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达到25.68万亩,“林药”产业空间广阔。蜿蜒的山路曾让药材运输成了大难题,如今借助无人机“空中运输”,让深山里的“苦树皮”变成“致富金”。

    “现在一台无人机一天能运输6吨左右中药材,相当于以前五六十个人力,而且能连续作业,省时又省力。”安徽省亳州市箫优药业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宋前步说。

    平武气候冷凉湿润,昼夜温差大,非常利于黄柏药用成分积累,纯净的生态保证了黄柏品质,全国很多药材企业慕名而来,“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已基本成熟。截至目前,平武全县种植黄柏8.8万亩,探索出“黄柏林下种植黄连+仿野生种植”套种方法,“双黄”产业年综合产值超亿元。

    后记

    资源变资产青山变“金山”

    行走在平武青山绿水间,漫山遍野的山桐子林与雷竹基地交织出独特的风景。这个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山区县,正用建设“森林四库”的生动实践,书写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

    从“望天收”到科技管护,从单一种植到立体轮作,平武人用创新思维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古老命题。这里的产业升级故事启示我们:绿水青山要转化为金山银山,关键在于找准生态资源与现代产业的连接点。

    站在大桥镇新嫁接的山桐子树前,嫩绿的新芽正破茧而出,这抹新绿不仅是产业振兴的希望,更昭示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以系统思维统筹山水林田,用创新理念激活生态资源。只要坚持科技引领、产业融合、系统施策,充分发挥森林“宝库”作用,形成促进护林增绿、点绿成金、汇金盈库、兴库富民的良性循环,山区县同样能在生态文明的坐标中找到高质量发展的方位。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