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4月 12日 星期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升学就业双通道 产教融合育新才

——游仙职业技术学校助力学子扬帆起航

    环境优美的游仙职业技术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室

    学生参加工业机器人实践操作

    职普融通,政策机遇支持,助力学生书写精彩人生;

    产教融合,大国工匠引领,助力学生点亮技能之光。

    这里,就是绵阳市游仙职业技术学校。先看一组数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等100余项荣誉;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荣获世界技能大赛银奖,国家级、省级大奖40个;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5.16%,对口就业率达100%,升学率达90%。

    再看改革举措——“知规懂标熟运营岗课赛证互融通的双域三师四维六阶教学范式”获评四川省课堂革命典型案例;“3456”智慧德育体系案例被推荐为全省德育工作十大案例之一,并在全市作经验交流;“一体双核、五育并举”的学生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及实施方案在同类院校广泛推广;“专业+公司”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显著提升。

    ......

    这是游仙职业教育近两年留下的一个个印记,更是游仙职业技术学校奋力前行的坚实足迹。

    近年来,游仙职业技术学校秉持“规范就是力量,质量孕育生命”的办学理念,以建设“全省一流、西部有影响力、全国知名的中职名校”为办学目标,以聚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区域发展和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加大力度培养技能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奏响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行曲。

    三链贯通 产教融合建新机

    当前,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社会各界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职业教育价值突显。而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无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游仙职业技术学校以学生生产性实训项目为载体,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专业课教师能力,校企共同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和微课资源,推动“三教改革”,全力推进游仙职业教育优质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资源互通。牵头成立游仙军民融合职业教育集团和校企合作委员会,与游仙高新区、长虹集团、九洲集团等58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订单班”“冠名班”3个,年均输送技能人才300余名。联合企业开发《绵阳旅游》等6门校本教材,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无缝对接。

    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赋能教学实践。先后引进企业,共建“京东校园电子商务实训中心”“众车汇校园汽修实训中心”“淦铖精煅校园机加实训中心”“爱力研学校园实训中心”等校园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生产项目进课堂。近三年累计生产性实训15万余学时,学生收益150万余元,师生参与企业技术攻关项目2项。

    游仙职校学生纷纷表示,除了能够学习专业技能之外,每月还能领到800—2000元左右的实训补贴,大家都喜欢这种教育教学方式。

    五育融通 大咖引领育巧匠

    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电商客户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修订四项标准,实现“五个对接”。基地共建,引入企业文化;标准共建,植入京东员工标准;资源共建,将真实生产任务转换成微教学内容;人才共培,校企协调育人;体系共构,探索实施“岗课赛证”融合教学。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制度,聘请28名企业工程师担任产业导师,聘请“大国工匠”陈行行,烹饪大师孙永河到校讲座,每年选派15名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

    学校围绕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构建“岗课赛证”一体化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标准、技能竞赛要求融入教学内容,依托生产项目,重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三个层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岗位标准、课程标准、技能竞赛标准和1+X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结合。开设“1+X”证书试点专业7个,学生获证率达92%。形成2个任务式教学案例,《知规懂标熟运营岗课赛证互融通的双域三师四维六阶教学范式》获评四川省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坚持“树名师、建团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采用“谋才、选才、育才、训才、用才”五个培养模式,打通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向专业带头人、向教学名师成长的通道,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学校与科研院所深入开展院校合作,“大国工匠”陈行行定期到校为学生授课。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我们肩负着为各行各业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使命和职责,理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拓宽专业知识范围,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力争成为全能型教师。”该校青年教师附蔓清表示。

    目前,学校有正高级教师2名、省特级教师、省名班主任3名;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成功入选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80人次获班主任能力大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省级大奖。

    创新“一体双核,五育并举”学生评价机制。学校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与职业技能培养设定为双核驱动引擎,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全面发展。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荣获世界技能大赛银奖,国家级、省级大奖40个,市级团体特等奖,学校女足代表四川省参加国赛,并荣获全国第七名。

    四方联动 职教赋能展新颜

    如何通过专业学校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以专业链精准对接产业链和构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为抓手,与时俱进,努力打造职业教育新样态。

    在专业链精准对接产业链方面,围绕游仙区“3+3”现代产业体系,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新增电子信息技术,构建以信息技术专业群为核心引擎,现代智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专业群比翼齐飞的“一核两翼”专业发展新模式,成功实现专业与地方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无缝对接”。

    构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成立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中心,年均培训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等5000余人次,承接企业员工技能提升项目5个。成立游仙开放大学、游仙社区教育中心,建成25个分布式社区教育服务站点,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荣誉就是力证。学校信息技术、机电、汽修、旅游服务等12个专业,为绵阳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人才,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世界技能大赛银奖”“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中职女足联赛第七名”“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中小学志愿者服务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四川省心理健康引领学校”“绵阳市中职A类学校办学特等奖”“绵阳市优秀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绵阳市中职类学校办学质量特等奖”“绵阳市优秀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游仙区名校”等殊荣。

    职教东风劲,发展浪潮涌。游仙职校人将锚定创建国家‘双优’目标,以建设“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基地、金教材”五个职业教育新基建为指引,以教育链对接产业链构筑发展新优势,以人才链服务供应链培育竞争新势能。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游仙场景中,以职教之笔助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绵阳图景,用技能之光点亮学子发展新征程。

    (文晓军/文 游仙职业技术学校供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