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10月 18日 星期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国良:挚爱羌绣的羌族汉子

    何国良(中)指导羌绣

    羌绣文创绣品

    在北川,有一位羌族汉子挚爱羌族文化,尤其对飞针走线的羌绣情有独钟。从2008年底以来他便专心与羌绣打交道,坚持收集传统羌绣绣品、开展羌绣刺绣技艺培训、组织绣娘创作羌绣、研发羌绣文创产品等等。10月15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喜欢羌绣的羌族汉子何国良。

    □本报记者 郑金容 文/图

    10多年来,何国良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研发出羌绣文创饰品50个系列、逾200个品种,让独具地方特色的北川羌绣,走向世界各地,成为北川羌绣生产性保护的典范。

    今年55岁的何国良是北川片口人,小时候他经常看到母亲、奶奶和外婆穿针引线,让他对以羌绣为代表的羌族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参军入伍,他对羌族文化的兴趣依然不减。1989年从部队退伍后,何国良回到北川,对羌族文化的兴趣更浓了,他购买了大量书籍,从学术的角度去了解研究羌族文化,尤其是羌绣。

    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何国良看到大量的羌族文化被毁,他准备做点有意义的事。当年底,他与当地文化馆干部去一起冒险进入北川关内乡镇收集散落民间的羌绣绣品,也到周边的茂县、理县、汶川等地走访。

    “羌绣是一个内涵丰富、针法独到的民间工艺品体系。每个针脚都是世代羌人对自然的感知,对生活的记录”,这是何国良收集羌绣绣品的初衷。从2008年底至今,他收集的羌绣绣品已经有数百件。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川羌族汉子,何国良见证了当代文化对羌族文化的冲击,他发现很多传统的羌绣技法正在流失,在北川地区能够完整掌握传统羌绣刺绣技法的人不多。特别是经历大地震后,很多承载传统技法的老绣品被毁,羌绣传统刺绣技艺的传承,面临严峻考验。

    与国内其他地域的刺绣相比,羌绣原本就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羌绣的没落是无法避免的。只有创新发展,与当代人的生产、生活相融,才能实现对羌绣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传承、发展。于是,何国良在2009年10月注册成立北川莎朗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他希望通过公司化的模式,对羌绣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对羌绣进行传承、保护、发展。2010年初,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何国良面向北川羌族同胞开展羌绣刺绣技艺培训,他和绣娘们担任授课老师,传授传统的刺绣技法,他收集的那些绣品则成为珍贵的教学样本。

    让羌族妇女同胞掌握传统刺绣技能,以订单模式实现居家就业,增加收入,通过产品带动实现羌绣传承与保护的产业化模式。在何国良看来,这是一件能够帮助他人的事业。在创业之初,何国良经常自己动手,根据现在人们的生活消费需求,设计羌绣文创绣品,后来他专门聘请两位设计师,提升研发、设计水平。公司研发的绣品,都采用订单模式,根据客户需求向培训的学员定制,统一刺绣技法绣制而成,再由公司回购,经过再加工和统一包装后,以“云云羌”的品牌,面向市场推广。

    从2010年至今,何国良和他的团队,先后研发了50个系列、逾200个品种的羌绣文创产品,以披肩、围巾、围脖、挎包、书签、笔记本、羌族服饰等最具特色,羌族民族服饰在北川本地和成都等地,形成了良性的市场,公司年产值超过300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