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6月 30日 星期
当前版: 001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游仙区玉河镇上方寺村——

苍翠农田下掩埋着一座千年古县城

    上方寺村状元大道

    远眺上方寺村

    古旧民居

    村民墙上绘着苏易简像

    当地民居

    6月,初夏的一天,记者随市政协组织的文史专家小组,来到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游仙区玉河镇上方寺村。

    正在稻田里劳作的上方寺村村主任邓飞说:“千年前的古盐泉县衙,就在我脚下的这块地里!”著名地方史专家刘文传说,北宋状元苏易简出生在绵州盐泉县,即今游仙区玉河镇上方寺村。

    如果不是文史专家的提示,外人哪里知道,繁华了600多年的盐泉古县城,就埋藏在满目青翠葱茏的稻田下。

    □本报记者田明霞文/图

    传统村落埋古城

    驾车行驶在上方寺村村道上,目之所及的是缓坡丘陵,迂回盘旋,山峦起伏,沟谷交错,魏柳河自北向南纵贯,田间地头庄稼长势喜人。下车在村里一转悠,修建于清代的贾家祠堂(村里有300多户人姓贾)、张家祠堂等老旧院落里,土墙木门老青瓦,室内壁画传递着孝道文化,祖先牌位前的香烟缭绕,显得古意悠悠。

    上方寺村距玉河场镇约3公里,是唐、五代、宋、元等朝代的盐泉县县衙所在地,如今已是连绵不断的苍翠稻田。文史专家仔细辨识着上方寺村一些农户家里房屋堡坎、屋基、台阶、路面上的条石和片石,他们告诉记者:“这些东西,有不少是盐泉古县城的遗留物件,很有味道。”史书记载,盐泉县旧址占地300亩,约20万平方米,县城依山而建,从唐朝到元朝,共存在了663年。此后因盐卤资源减少、朝廷收入减少,盐泉县就被撤销了,后来的岁月里,这里由于交通不便,逐渐荒废了。上方寺村村主任邓飞说:“今年村里已种了1000多亩的稻田,桑树也栽得多,有一半的壮劳力外出务工……”

    据记载,隋唐时期,在今玉河镇一带发现了盐井,取名盐泉井。中国古代,盐、铁、茶等是政府主要的税收来源,因此当地很快经济繁荣起来,人口也繁衍很快。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上方寺村成为“分魏城县置盐泉县”的县城所在地。此前的公元553年,在上方寺山的山脚下,南北朝的西魏设置了魏城县。公元614年,魏城县治所迁至今魏城镇后,又分置盐泉县。上方寺村的地下,多次出土成排街道及街沿石、房舍基石、磉礅石,及作为下水道的陶瓦筒等,依稀可见当年的街道走向,还曾两次在废县遗址南宋家梁山脚下出土了明代的铜环、铜盘、铜盆、铁锣等文物,证明了废县的存在。

    如今,上方寺一带废县遗址存在“大堂湾”“歇马场”“烧坪坝”“狮子坪”“苏里桥”等地名里,大堂湾为废县县衙门所在地;歇马场为县衙门前作拴马之用的广场;狮子坪因其地有一对两米余高的大石狮子而得名;烧坪坝系一片墨质土,据说是数百年间煮卤熬盐,堆积的柴灰。1950年,四川省考古队到上方寺村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唐宋时期引流盐卤的陶制瓦筒、管道等。

    在上方寺村任了20多年村干部的贾达明已年过八旬,他回忆说,大约是1963年,上方寺村村民从地里挖出了300多件文物,7个村民用3个箩篼抬起,步行三天,把这批文物送到绵阳城里上交。

    上方古寺育状元

    上方寺村,得名于当地同名的庙宇上方寺,这里于1995年被命名为游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后面是苏公祠,立着北宋状元苏易简的像。同治《直隶绵州志》载:“上方寺,治东一百里,古刹也,山下隔溪即古盐泉县废址,明末毁于兵燹。乾隆十二年,僧通善重修,相传为苏状元苏易简读书处。”史书还记载,公元958年,苏易简出生在古绵州盐泉县,即今上方寺村。公元980年,苏易简23岁时考中状元,这是绵阳境内10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确切可考的唯一状元,他也是北宋时期四川诞生的第一位状元,故此,游仙区玉河镇被称为状元故里。苏易简的孙子苏舜钦、苏舜元,在北宋朝也以有文采而名扬天下。

    据记载,苏易简的父亲长期在外地做官,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苏母薛氏担心儿子苏易简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不能成大器,就回到了条件较艰苦的盐泉老家,培养苏易简“幼以礼仪约束,长大后再教以诗书。”苏易简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宋太宗赵光义曾在宫中召见苏母薛氏,赐她头冠、霞帔,并赐座,称赞她“真乃孟母”,苏母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留守妇女”的优秀典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上方寺始建于唐朝,前身名为法水院;宋、元等朝多次毁于战火,目前的格局,重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为三进院落,呈中轴线分布。该寺庙内目前存有唐、宋、清碑刻20余方。上方寺以前有盐泉学堂,苏易简曾在上方寺的书院读书3年多。新中国成立后,玉河镇曾在上方寺里办过小学,学生最多时有600多人,这里也曾办过夜校扫盲班。

    “国字号”村落传文脉

    记者看到,上方寺门前有很大一棵树,挂满着红丝带,寄托着人们学有所成,工作顺利的美好愿望。上方寺诗书画院前不久已落成投入使用,不少文人墨客走进这里传经送宝,一点一滴地传承着中华优秀文脉。

    贾达明说,千百年来,苏母薛太夫人的故事,已成为当地的“苏母文化”,其核心就是让子女成才、丈夫谋事业。近年来,上方寺村积极参加玉河镇开展“十大苏母”评选,同时,村里还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传承苏母精神,弘扬传统美德,让更多的女性成为新时期的“苏母”。

    游仙区和玉河镇非常重视苏易简文化,每年都要举办纪念活动。学生们挂状元红,骑状元马,戴状元帽,烧状元香,摸状元石,行状元礼……但是,更多上场的,却是养猪状元、蚕桑状元、凉粉状元、竹编状元、孝老爱亲状元、见义勇为状元、邻里相帮状元……

    说到状元文化,玉河镇退休干部张成举说,传承状元文化基本理念,就是涵养起心存善念的美德,养成勤奋学、努力工作的好习惯。张成举是上世纪60年代从上方寺村走出读大学的,他儿时就是在上方寺的小学校里启蒙读书,后来他回到老家工作。

    如今,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的上方寺村,已确定由国家财政补助进行保护,中国西部”“状元故里盐泉古镇”乡村生态游规划正在实施中。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