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玮婕本报记者安达福实习生杨明高文/图
近日,记者从市交警直属三大队了解到,为缓解一环路东段芙蓉桥路口通行压力,提高通行效率,在该路口设立全省首条“VTS(虚拟轨道系统)”动态管控车道、新增全市首条行人二次过街“错位”人行横道以及增设非机动车待行区、信号灯。
打造“VTS”全面升级治堵举措
一环路东段与剑南路东段相交形成芙蓉桥“T”形路口,该路口为游仙区的重要交通节点,车流量非常大,易形成交通拥堵。对此,交警部门在前期实行“借道左转”交通组织措施。
市交警直属三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冯聪颖介绍,由于对借用道路使用属性不明,交通参与者捕获信息时间有限,认知判断能力受限等情况,借道左转模式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冲突,易引发交通事故。于是,市交警直属三大队借鉴VTS(虚拟轨道系统)轨道交通管理和控制模式,通过对交通参与者在交叉路口、共享路段等关键节点的运行,进行安全、高效的调度,实现路网时空资源的动态分配,在增加道路资源使用频次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行的安全性。此外,通过将高空信号灯控制引入地面,首创借道左转地面灯控系统,率先实现了“地空一体化”的借道左转控制模式。
昨(3)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芙蓉桥路口看到,由一环路东段芙蓉桥路口左转车辆根据信号灯有序进入“VTS车道”,同时,根据信号灯的变化,地面的双向指示灯也随之变化。
“通过借道左转车道布设地面信号指示灯,采取绿灯渐次动态变化指引的方式,解决了高空信号易被遮挡,信息覆盖传导能力不足的问题。”冯聪颖说,这也明确了道路使用属性,实现驶入车辆速度控制,增加路口清空时间,降低风险。
新增二次过街“错位”人行横道
由于芙蓉桥路口主干道方向道路较宽、路口较大,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时间较长,且芙蓉汉城方向人行横道上过街行人与右转机动车冲突较大。为确保行人过街安全和增加行人过街时间,交警部门根据路口实际情况,通过三项措施保障行人过街安全。首先,取缔行人与车辆冲突严重的一环路东段靠芙蓉汉城方向的人行横道;其次,联系市政维护中心拆除靠芙蓉桥面人行道绿化带,拓宽了芙蓉桥方向的人行横道线;最后,将该路口剑南路东段方向人行横道拓宽,在道路中心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和行人二次过街信号灯;为提高行人在安全岛驻足空间和前移东津桥方向车辆停车线,将该人行横道设计为错位人行横道。
冯聪颖介绍,错位人行横道在我市属首例,不仅保证了行人过街等候的安全性,缩短了行人单次横过道路的距离,也利用红绿灯相位周期变化大大缩短了行人过街等候时间,方便高龄老人和交通弱者安全过街。
同时,此次芙蓉桥交通组织调整中,为保障非机动车安全通行,均衡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路权分配,提高机动车、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交警部门还增设非机动车待行区,保证通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