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目前,平台提供服务次数超过3000次,用户数超过1100家。中心共收录各类成果11895项、相关企业8837家,征集技术创新需求230项,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
此外,我市还建成全省唯一国际人才市场国家科技城(绵阳)分市场,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军民融合专业化人才交流服务平台和军民融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进成立欧盟项目创新中心·科技城分中心和英国剑桥科创孵化园,人才服务市场化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
为大力提升人才对外开放水平,我市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防军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大会暨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人才峰会。持续推进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人才的交流合作,引进总投资128亿元的天津大学诺思(绵阳)微系统基地项目落户绵阳,组团赴上海、深圳、杭州、北京等地,延揽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
暖心服务编织留才“金摇篮”
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为此,市委市政府贴心服务,倾力打造人才综合服务阵地。
成立绵阳市高端人才服务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服务人才,为高层次人才发展排忧解难;开通线上线下“绿色通道”,为军地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一揽子”服务;全面推行市委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
我市优化高端人才服务体系,持续实施海外引才“博揽工程”、科技人才“破茧工程”、英才服务“暖心工程”等人才工程。值得注意的是,“暖心工程”对入选“科技城人才计划”的团队带头人,发放“绵州英才卡”,为其在产业项目落地、人才项目申报、创新创业、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
市委市政府派出专人,“一对一”做好中物院重大装置科研骨干的家属就业和京东方公司专家人才服务保障工作,为人才消除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工作、舒心生活;为中国气动中心160名高层次人才家属举行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251个,88名家属达成就业意向。一系列真心真情的服务举措,为我市引进留住高层次人才编织出“金摇篮”。
我市还深入推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活动,创作并推动集中反映“两弹一星”精神的话剧《国魂》在成都公演;通过举办座谈、专题研讨、组织集体休假等形式,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凝心聚力、担当奉献。
人才是兴市之基、竞争之本、发展之源,绵阳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继去年全市经济总量迈上2000亿元台阶后,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GDP1686.51亿元、增长9%。数据诠释着底蕴与活力,背后是广大人才的卓越贡献,绵阳人才工作与创新崛起同频共振,奏响了人才与发展的最美和弦,让绵阳成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沃土和求职者的向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