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12月 12日 星期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2000年,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在绵阳举行

    □本报记者 李锦辉

    从1988年至今,全国农民运动会举办了八届,已逐渐办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农村特点的新型运动会,成为我国农村的一大盛事,促进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世纪之交,2000年,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在绵阳举行,检阅了近年来农民体育运动的新成果,展示了9亿农民奔小康的精神风貌。

    事件回顾>>>>

    2000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在绵阳南河体育中心举行。3300名运动员进行13个大项410个小项的争夺。比赛项目包含:田径、篮球、乒乓球、武术、龙舟、摔跤、中国象棋、自行车载重、民兵军事三项、舞龙舞狮、毽球花毽、风筝、游泳。

    开幕式当天奏响了国歌及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会歌。会歌为《托起大地的希望》,艺术地诠释了“拼搏、创新、和谐、小康”和“活力绵阳、快乐农运”的理念;会徽沿用往届农运会会徽的主体标识,由三个变形的字母“N”组成,分别代表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N”字采用蓝、黄、绿三色,分别代表天空、大地和庄稼,喻示农民体育植根于祖国大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000四川·绵阳”,意为该届农运会2000年在四川省绵阳市举行。

    农运会既是一次农民体育运动盛会,又是一次绵阳加快发展的盛会。对于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市投资了1亿多元筹备本届农运会,除了大兴场馆建设和市政建设外,众多企业也利用农运会之际,大打“体育牌”,大腕企业和商家更是强势出击:看长虹电视、听湖山音响、坐长安汽车、上九洲宽带网……当时,组委会与150多家企业签订了160多项合同,签约金额达千万元人民币。

    同时,联合国粮农署官员、美国参议院资深参议员、比利时列日市市长、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市长、以色列约克兰市市长等分别发电祝贺。海外的华人华侨同胞更是激动万分,他们致电传真越洋传情。

    业界观察>>>>

    “现在想起来当年的运动会都让我热血沸腾,全国以及海外的嘉宾来到我们绵阳,作为东道主很有自豪感。”从事农业工作30余年的三台县农业局工作人员喻金华亲眼见证了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精彩,他告诉记者,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的举行,一方面倡导了农民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当时主赛场是绵阳市南河体育中心,新铺设了塑胶跑道,安装了国内较为先进的大型电子显示屏;足球场新植了草坪、安装了灯塔,可清晰地进行电视转播,这些“高大上”的设备在当时着实夺人眼球。喻金华回忆道,这次运动会的项目既有竞争性,又有趣味性,充分展现了我国各省市农民的良好精神风貌,在设置上充分考虑到贴近农民的生产生活,把传统民间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意在突出“农”趣。当时,四川省以14金、13银、8铜的好成绩位居奖牌排行榜第一名。

    “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的主题是‘参与、健身、团结、和谐’,理念是力争创造佳绩,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展示中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巨大成绩,重在体现新一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喻金华说,作为农业局的一员,在当时运动会的主题和理念烂熟于心,我市各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也积极行动起来,抓住农运会的商机,借体育搭桥让经贸唱戏,直接或间接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为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市民感言>>>>

    今年50岁的市民张和泉是游仙区观太镇的一位农民,同时也是一位体育爱好者,他告诉记者,2000年,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在绵阳开幕,作为一名志愿者服务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他内心充满了自豪感。

    “那时候来我们绵阳的嘉宾都不由自主称赞绵阳是个好地方,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张和泉告诉记者,虽然当时只是一名青年志愿者,但是感受到了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活力,同时也将各行各业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