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10月 30日 星期
当前版: 0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耄耋之年老有所为 笔耕不辍践行“仁”“诚”

——记2018年“四川最美老人”、涪城区退休教师张仁诚

    □本报记者 袁媛

    近日,经过一个多礼拜的写作,张仁诚老人为游仙区云凤镇新荣村所撰写的《千年智林文化贯古今百年老街凤凰鸣朝阳》已完成。这篇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的撰文即将制作成20米长的特色文化墙,既增添了村里的人文气息,又传播传统文化。

    为偏远村镇撰写文化稿,对于张仁诚来说已不是第一次。“如今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要扶贫也要扶智,希望能为乡村文化发展振兴贡献力量。”张仁诚从事教书育人工作40年,又在退休后的近20年里倾心写作,传承弘扬地方各类文化,积稿颇丰,发表采用量多,影响广泛。日前,张仁诚被评为2018年“四川最美老人”。

    1959年,张仁诚参加工作。在这40年的时间里,张仁诚勤勉工作、踏实向上、清正廉洁,曾任乡小学校长、涪城区教师进修校校长,曾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专家、中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获国家、省、市七十多项奖励,在国家、省级报刊发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多部。谈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初衷,张仁诚说:“1953年我考上北川中学,那时家里贫困差点读不了书,靠着助学金我才顺利毕业,我一直告诉自己要不忘初心,践行‘仁’和‘诚’。”

    从涪城区教师进修校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退休后,张仁诚在市教育局与市广播电视报合办的《教育周刊》担任高级顾问、记者、编辑,写下了一大批具有含金量的稿件。也在那时,《教育周刊》从每期印发三千份发展为三万份,影响力不断提升。此后,张仁诚又应邀到多所县乡学校作教育报告,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

    张仁诚还投身家教文化、方志文化、校园文化、镇村文化、党建文化、戏曲文化、家庭文化、地域传统文化、古典诗歌文化的研究,撰写稿件四百多篇。“如果当天要写作,我就3点多开始起床写作,写到下午再冲个冷水清醒头脑。”在他不懈努力下,不少应时而呼的文化文稿在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绵阳社科论坛、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他还出版了张仁诚文集《窝托泉》,已印成册了《刻在牛角上的校园文化》《老牛回望录》(一、二)《柏林文化初探》《绵州文史风物古诗选读》《羌王竹海赋》《成都龙潭水乡记》等。今年,他研究游仙玉河状元文化,撰写了《薛妈教子赋——为中国古代第二孟母立传》,弘扬了家教家风,传递了正能量。

    除此之外,张仁诚还书写了近三十多篇文化赋,已被花园小学、富乐中学、石板小学、魏城小学等木刻上墙,或石刻成碑。“老有所为才能老有所乐,今后我还要继续写作,发挥余热,助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张仁诚说。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