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寒梅 本报记者 安达福
今年6月,盐亭县纪委监委推开纪检体制改革工作,实行综合派驻工作,组建成立13个派驻纪检组(筹备组),实现了监督全覆盖,这是盐亭纪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转折。随后,县纪委相继在县规建局、县国土局、县人大机关派驻纪检组(筹备组),通过大胆探索,不断尝试,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的道路,为纪检工作的积极开展提供了有效遵循。
做好调研摸底,理顺“关系网”
县纪委派驻县规建局纪检组长陶民安,今年有了新的“身份”——纪检组(筹备组)组长。身份的转变意味着他职能职责的转变。虽然还在“老单位”,面对“老面孔”,但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依旧是调研摸底。
收集驻在部门职工花名册、党员花名册、领导班子成员分工、三定方案、党风廉政建设年度工作计划(方案)、两个责任清单等。“摸底的目的在于更全面了解驻在部门情况,人事、财务、业务工作等,掌握各单位的廉政风险点,以便下一步更具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工作。”陶民安说道。
了解情况后,如何来理清关系?纪检组(筹备组)对此也有“良方”。深度参加驻在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和列席部门党组会议(扩大会)工作会,进一步对综合派驻的意义进行宣讲,理清干部思想认识,理顺派驻机构与县纪委、驻在部门之间的关系,达成“一个共识”(即派驻纪检组作为“常驻不走的巡察组”与各单位的工作出发点是一致的),明确“两个责任”(明确派驻纪检组对综合派驻监督对象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监督责任;明确各部门党组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负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负主体责任)。
建好五类台账,筑牢“防火墙”
“今天找你来谈话,是我们发现你在工作中有接访资料做得不仔细的情况,这对我们在以后执法过程中都会有潜在隐患……”在县纪委派驻县规建局纪检组(筹备组)办公室,县规建局执法大队干部陈某某脸上一阵火辣辣。他没想到的是,派驻纪检组(筹备组)一来就如此逗硬,自己还成了“典型”,面子上实在是有点挂不住。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相关规章制度还没有完善,职能职责也没有完全明确,但派驻纪检组(筹备组)不敢有半点懈怠,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围绕“敢唱黑脸,防微杜渐,确保驻在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遵守六大纪律,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的方向精准发力,大胆探索,积极开展工作。
同时,建立《项目督察》《问题线索处置》《巡查》《约谈(提醒)》《履职情况统计表》5类台账,不定期开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驻在部门的党委(党组)反馈,让监督无处不在,让干部时刻紧绷纪律这根弦,主动接受监督,敢于接受监督,防范党员干部履职不力和“微腐败”等现象发生。进驻以来,开展巡查4次,发现问题10余个,开展约谈8次。
用好问责利器当好“护林员”
设置派驻纪检组(筹备组),既是顺应国家机构、纪检体制改革,也是整合资源和力量,将分散监督变为集中监督,解决派驻人手单一、监督难的难题,派驻纪检组成员人事、组织关系和驻在部门脱钩,彻底实现站在“局面”搞监督,更好履行监督职能。
“当时单位要求你们对辖区内公司非法集资问题进行排查时,你们是怎么做的?”面对纪检组(筹备组)的质问,县食药工质局胥某某、陈某某面红耳赤,正是因为他们未按照单位文件要求履行清理排查职责,导致辖区内存在公司非法集资,给当地群众造成经济损失。目前,已对此二人进行立案处理。
为了让工作有延续性,深入推进,派驻纪检组(筹备组)接办原驻在部门纪检组在“消除执纪审查‘空白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线索,立即对相关人员开展初核。截至目前,已处置上级转办问题线索3个,通过信访处置发现并开展进一步调查核实问题线索1个,提醒谈话6人次,党纪立案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