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人:本报记者 郑金容
转眼间,热热闹闹的春节假期就过完了。放松了几天后立马投入到工作中,很多市民都还没能适应,在上班后的两三天里会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严重者甚至有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等。如果出现这些状况,那么可能你患上了“节后综合征”。至于如何应对,记者走访专家来告诉你应对招数。
有种病叫“节后综合征”
“每逢节后,都不想上班,总觉得放假的时间太短,还没有休息够。一想到要上班,整个人都没有精神。”来绵阳打工的90后小伙子王青心里有点小郁闷,想到又上班了,除了身心的疲劳外,内心也十分抵触,感觉到各种压力。“平时工作很忙,好不容易等到春节长假,回东北老家过年,可总感觉还没耍够就又回公司上班。真想想多耍几天,陪陪家人和朋友。”
春节期间,想必很多人都是各种访亲探友,应酬娱乐,耍得不亦乐乎。但长假过后,很多市民都会出现王青一样的状况,面对工作完全没有激情,内心十分不想上班。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状况被称作“节后综合征”。
所谓“节后综合征”指的是春节过后,很多人会出现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的症状,感觉身心乏力,工作时精神不集中,无法投入到正常的工作当中。严重者并有头疼、疲劳、胃口不佳、失眠等种种不适,有的甚至还伴有抑郁、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反应。虽然刚度过了愉快的假期,但假期后却是各种的不适应。
春节活动多容易产生后遗症
“春节是一年到头假期最长,最让人放松的时候,到处应酬玩耍,娱乐活动丰富,常常熬到半夜也不睡觉。节日期间不仅没有让身心休息,反而过分劳累,这种过度娱乐的情况会很本能地导致抵触上班情绪。”市第三人民医院游仙院区中医主治医师何亚告诉记者说,出现“节后综合征”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因为忙碌的工作后,突然经历了长时间休息,很多人日常的生活、工作节奏在长假过程中被打乱。一旦生物钟被打乱,就不容易恢复。在大假过后如果立刻投入工作,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工作状态、疲惫倦怠等情况。
另外,春节期间的各种不适当的饮食,导致身体受损也会加重“节后综合征”。“春节期间很多人都是大鱼大肉,吃得比较油腻,容易使血脂增高。尤其是本来血脂就比较高的市民,更危险。”何亚说,春节期间由于生活比较没规律,容易暴饮暴食。上班后,很多人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情况,这是“节后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专家支招:注重饮食多休息
如何尽快消除“节后综合征”影响,尽快投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呢?何亚认为,应从饮食、心理方面进行调理。
“吃是春节的一个重要内容,大鱼大肉在所难免,但还是要多吃素、多喝水,给我们的肠胃减减负。”何亚说,春节期间和节后,各大医院肠胃病的病人会比平时有所增加,节后也有很多市民感觉到吃什么都没胃口。此时就应该多食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品的摄入,尤其可以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芹菜、西芹、芦笋,以便消除肠胃里前段时间过多摄入油腻、高脂食品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好的方法是规律饮食,尽量在节日里不要暴饮暴食,加重肠胃负担,这样节后的症状也就会减轻很多。”
除了在饮食上有所注意外,还要尽快调整个人状态,从放假模式切换到上班模式,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何亚建议市民,上班前和上班后尽快减少或停止过多的应酬,更不要通宵熬夜,白天保留一点时间午休,使春节透支的体力尽快补充回来,而且充足的睡眠也有利于改善心理上的疲劳和焦虑。“还可以适当地去跑跑步、健健身,运动运动,也能够缓解节后的各种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