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情况
2024年12月,投诉人D女士通过信访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绵阳金融监管分局反映:业务员夸大保险责任,隐瞒保险条款,未讲解退保损失及现金价值,也没有让其体检。
D女士诉求:要求保险公司全额退还所缴纳保险费。
为有效化解投诉,保险公司随即安排投诉处理人员对D女士投诉内容进行核查。经核查,涉诉保单的投保资料及回访记录均无不当之处。
投诉处理中,保险公司了解到,该事件是D女士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的退保视频而引发的信访投诉。工作人员提醒投诉人可能陷入代理退保黑产的陷阱。轻信代理退保,将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失去正常保障、资金损失、遭受诈骗等风险。D女士沉默片刻后,承认自己通过短视频,与某咨询公司联系,被拉进群,群里面有自称的专业人员教大家怎么退保,双方签订了协议。若退保成功后,D女士将向对方支付退保金20%的服务费。了解事情经过后,工作人员建议D女士立即中断与咨询公司的联系。D女士接受保险公司人员建议,立即退群并拉黑电话号码,表示继续缴纳保险费。
二、风险提示
提醒广大消费者:
1.非法金融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非法集资、金融诈骗、虚假宣传、非法放贷、地下钱庄等。这些活动往往披着高收益、低风险的外衣,实则暗藏巨大风险,不仅可能导致遭受巨额经济损失,还可能破坏金融市场稳定,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2.虚假投资理财: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发布虚假的投资理财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者参与。投资者在投入资金后,往往无法获得承诺的收益,甚至本金也难以收回。
3.伪造许可证:一些不具备金融业务资质的经营主体,通过伪造许可证方式骗取公众信任,开展非法金融活动。
4.违规代理销售:一些违规代理销售类组织,通过收取高额代理费、索要私密信息、怂恿退旧买新等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截留侵占消费者资金,或用于非法集资。
三、防范措施
1.增强风险意识:保持理性投资心态,提高信息甄别能力,不轻信高息诱惑,不盲目跟风投资。
2.核实机构资质:在参与金融活动前,务必核实相关机构是否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如查看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
3.了解产品信息:对金融产品进行充分了解和风险评估,关注其收益与风险是否匹配,避免盲目投资。
4.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5.及时举报非法行为:一旦发现非法金融活动线索或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应立即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安机关等部门举报。
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是每个金融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我公司在此呼吁广大客户,共同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远离非法金融活动的诱惑和陷阱。如果您对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公司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