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漪
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健全推进新型工业化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协同推进建圈强链机制,加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力度,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贯彻落实好这些新部署、新要求,对做强绵阳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区域竞争力极具战略性和现实价值。
立足绵阳探索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路径。近年来,绵阳数字产业在智能制造、数字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但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数字经济头部区域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基于绵阳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型显示等方面的产业优势,可探索以实数融合带动为主的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现有绵阳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新型显示产业园等现代产业园为基础,进一步推动长虹、九洲等龙头企业聚合移动、联通、电信等服务资源,联动市内数字化服务企业,用好长虹“CHiM”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培育壮大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生态圈”。此外,目前数字产业集群在数据价值化、平台聚合化等方面正在孕育新的发展方向,在创新激发、数字转型、集群治理、制度设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需求,要探索壮大数字产业集群路径,一方面,绵阳要推动地理集聚的数字企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探索基于平台的集群资源共享开放,通过供需对接、云端协同、边缘执行,探索建立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生态。另一方面,依托“东数西算”数据中心建设,发挥数字平台企业“链主”作用,强化关键技术创新、软硬件产业一体化布局、数据要素流通共享、网络化协同生产等方面的发展布局,探索绵阳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新路径。
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壮大数据产业。数据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绵阳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主要源于数据驱动主体、数据流通平台发展滞后。基于此,一方面,要加快组建数据集团,打造数据要素市场的驱动主体,加快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加快数据交易中心等数据流通平台建设,为数据要素市场合规交易搭建基础平台。充分发挥绵阳在算力方面的优势,加快提升科技城超算中心算力服务能级,加快建设中国移动川北算力网络中心、中国电信川北智算中心,吸引腾讯等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在绵建立创新中心、孵化基地,持续为数据产业和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赋能。不仅如此,还要优化数据管理机构体制机制,一方面,需要进一步理顺数据局与网信办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进一步优化数据管理机构职能、工作推进方式,提高运行效率与协同水平,进一步完善市、县(区)数据治理相关制度规范,积极推进公共数据运营、首席数据官制度。另一方面,以国、省相关法律法规为遵循,尽快制定《绵阳市数据条例》,打通绵阳数据市场的堵点,完善数据安全监管体系,健全保障机制,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完善实数融合壮大数字集群政策体系。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政策体系日渐完善,这为绵阳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议针对绵阳数据供给端开发数据资产积极性不高、数据确权难、数据安全问题、数据定价困难、数据运营生态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尽快推进数据确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数据治理等基础制度建设。构建数字集群开放创新生态。一方面要优化集群内部协同共享生态。生态汇聚是产业集群最重要的特征。数字产业集群主要包括构建者、赋能者、服务者三路力量。数字产业集群具有共享资源、协同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优势,能够为集群内外的企业和机构创造产业联动效应。绵阳应当深入研判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要素优势,为市内数字产业集群构建者、赋能者、服务者协同共享创造良好创新生态和高效协同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区域外部集群的协同开放,加强与成渝、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开放合作。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