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月 11日 星期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透过学员读书笔记看绵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

担当作为抓改革 拼出发展新气象

    看收获

    凝心聚力抓改革,实干担当促发展。

    1月8日至10日,县级主要负责同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读书班在市委党校举行。

    读书班期间,大家结合自身实际,紧扣发展所需、问题所在、群众所盼,进行了深入思考。透过学员们的读书笔记,呈现了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强化改革担当,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惠民生的清晰思路、真招实策,更彰显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绵阳图景的坚定信心、干劲拼劲。

    县(市、区)、园区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绵阳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董泓

    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将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实施创新平台强基行动,高水平建设“军民协同创新中心”,支持中电科九所、京东方等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打造成果转化“集聚地”。加快建设“科技大市场”,创新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就近转化”机制,做优“科技+金融”生态体系,构建“中试+”生态体系,推动省市级中试平台提能升级;坚持创新产业引领,打造产业集群“新高地”。持续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优势产业“建圈强链”,培育壮大新赛道产业;高标准建设科技城战略备份产业园,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突出“三个聚焦”纵深推进改革

    □涪城区委书记、区长张虚怀

    涪城区将聚焦改革进程中“核心动能、关键支撑、落点归宿”三个紧要环节,驰而不息将改革向纵深推进。一是聚焦“科教融合”抓改革,凝聚发展新动能。持续夯实科教基础、壮大科创主体、优化科创生态,加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努力让“科教融合”镌刻涪城最具辨识度的城市印记;二是聚焦“产业兴盛”抓改革,做强发展硬支撑。加大开放合作、深化改革赋能、调优产业结构,持续推动产业拓增量、挖潜量、提质量,努力让“百业兴盛”绘就涪城最具震撼力的城市画卷;三是聚焦“幸福宜居”抓改革,顺应民生新期待。用心用情保障基本民生、提升品质民生、做牢底线民生,努力让“幸福宜居”传递涪城最具烟火气的城市温度。

    用好“关键一招”增强发展动能

    □游仙区委书记韩晓清

    游仙区将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为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绵阳图景作出更大贡献。一是以院地协同发展为牵引,牢记使命抓创新、兴科技。支持战略科技力量发展壮大,大力提升技术供给能力,着力优化制度供给能力,全力增强要素供给能力,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强劲动能;二是以园区综合改革为突破,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加快建设核医疗健康、激光技术应用、航空与燃机、数字经济产业园,加速构建“3+3”先进制造产业体系;三是以公共服务配置改革为导向,用心用情惠民生、增福祉。以游仙人力资源产业园、“零工驿站”为载体充分促进就业,以游仙三小和医疗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建设为突破优化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以失能半失能老年养护院、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为重点做实“一老一小”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实干笃行推动“全年精彩”

    □安州区委书记胡斌

    安州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实干笃行推动强势开局、全年精彩。一是着力提振有效需求。大力实施项目攻坚行动,坚持以文旅促消费,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社消零总额增速保持全市前三;二是推动工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科擎未来·创领安州”工程,推进安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完善绵阿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更多产业支撑点;三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围绕加快建设“绵阳城市新中心”,统筹推进新区开发和城市更新,支持各乡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积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力争全区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四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各项民生实事项目,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坚决守住安全生产、防汛减灾、森林防灭火、生态保护等红线底线,确保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快建设千亿全国百强县

    □江油市委书记、市长董正红

    江油将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以“项目投资攻坚年、深化改革突破年”为牵引,为加快打造绵阳市域副中心、全力建设千亿全国百强县开好局起好步。着力抓产业强发展优势,旗帜鲜明强工业,推进建材等传统产业焕新、特材等主导产业壮大,因地制宜发展算力、储能等新质生产力;千方百计兴三产,实施李白文化景区品质大提升行动,办好“商家联动、千万让利”大促销活动;多措并举稳农业,高质量打造青莲—方水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着力攻项目强发展动能,全力抓好“百亿级”“建圈强链”“新赛道”三类产业项目,形成强劲增长动能。着力促改革强发展保障,深化经济体制、城乡融合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更好激活力、破瓶颈、促发展。

    找准抓手争创全国百强县

    □三台县委书记曾建军

    三台将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建设绵阳副中心、争创全国百强县的实际成效。以产业发展为主抓手。做优存量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活短板产业,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成渝地区重要农产品保供基地、绵阳服务业副中心、成渝地区重要旅游节点城市;以项目投资为硬支撑。建好用好项目策划、储备、实施工作机制,动态建好策划库、储备库、实施库,加快推动AI高速铜连接、祠堂湾水库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增量贡献;以投融资为突破口。推进县属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防风险和“造血”能力;发挥融资专班统筹协调作用,构建财政金融良性互动机制;以体制机制为动力源。注重改革系统集成,持续健全经济运行、营商环境、在外人才联谊、全域乡镇抓经济等工作机制,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闯新路出实绩为全局添彩

    □梓潼县委书记刘强

    梓潼将秉承“小县也有大担当、大作为”理念,闯出新路、干出实绩,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一是在加快建设全国优质生态绿色农产品供给地中闯新路、出实绩。统筹做好现代农业园区升星晋级、西南最大种猪场和“第一车间”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二是在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目的地中闯新路、出实绩。全力筹备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精心谋划文旅促消费活动,持续擦亮叫响“祈福七曲山励志两弹城”文旅标识;三是在加快建设四川丘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地中闯新路、出实绩。坚持以健康食品产业为主导,全流程做好项目谋划招引建设,进一步深化园区体制机制、营商环境改革,推动产业提质、服务提标、改革提效,加快打造双百亿产业集群;四是在加快建设绵阳高品质幸福美好生活宜居地中闯新路、出实绩。持续补齐交通、城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高效配置,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治理效能,加快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宜居城市。

    抓好“四个关键”提升发展质效

    □盐亭县委书记何长鹰

    盐亭将找准定位、坚定信心、拼搏实干,立足实际抓发展,跳起摸高争一流,持续巩固和增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具体来讲,盐亭将落好能源化工“关键一子”,以更大力度“输出去留下来”;抓好提振需求“关键一环”,以更大力度“扩投资促消费”;走好城乡融合“关键一步”,以更大力度“固底板提质效”;用好对外开放“关键一招”,以更大力度“走出去引进来”,全力推动盐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谋划好更多具有盐亭特色的原创性差异化改革举措,以改革之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力争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以“四个全力”注入发展动力

    □平武县委书记姜坤

    平武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一是全力以赴破难题,聚焦难点堵点问题,出台务实的改革举措;二是全力以赴抓产业。抢抓“天府森林四库”建设机遇,持续扩大“双黄”、果梅、山桐子等特色产业规模。加快报恩寺、王朗、虎牙三个核心景点和自然教育生态产业园建设,力争核心景点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10亿元;三是全力以赴盯项目。坚持项目为王,全力实施“交通、城建、产业”三大领域项目攻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以上;四是全力以赴促改革。常态开展来秘境平武逛熊猫家园和熊猫走天下生态进万家等系列活动,持续为平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改革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

    □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李昊天

    北川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成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为全市大局作出更多贡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石椅、带动全县、服务绵阳,加快建设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响“羌食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融合,切实把优势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提升群众收入的“平均数”,也重点关注平均以下的“极少数”,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改出发展新动力新温度新成效

    □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谷雨

    经开区将主动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和国家级开发区一盘棋中找定位、强担当,以改革的思维和方法促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是改出发展新动力。始终保持“稳中求进争突破、晋级升位创一流”的精气神,按照一季度经济增速高于全年谋划工作,以首季争先,迎全年突破;二是改出发展新温度。谋划实施好“口袋公园”、城市慢行系统、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等民生改革事项,常态化开展好“巴10荟”暨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活动,运营好企业幸福之家,打造“营在经开”总品牌。三是改出发展新成效。大力发展特色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招商方式,确保招商引资工作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方阵,抓好全省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力争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园区运营等方面得到更多授权赋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打造科创成果转化“先行区”

    □绵阳科技城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申泽

    作为全国唯一以“科技”命名的省级新区,2025年科技城新区的目标是:争当科技创新“排头兵”,打造成果转化“先行区”。具体做法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通过推进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化、市场化改革,实施“先投后股”“投贷联动”、建强中试服务公共平台等举措,持续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化产业发展改革,推动四大创新产业集群成势,加速低空经济、航空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串珠成链。在深化项目支撑改革上面,尽快完工运营科技金融街、科技服务中心、大熊猫绵阳基地一期等省市重点项目,加快AI智能制造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等载体建设,推动商业街区提档升级,绵中科新校区、西财天府学院康复医院等项目,书写产、城、人融合发展“新篇章”。

    夯实绿色发展的生态本底

    □仙海区党工委书记陈政

    仙海区将以“水美仙海”为牵引,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全力争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夯实绿色发展的生态本底。一是丰富多元业态,在扩内需促消费上创新突破。锚定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低空经济、银发经济,建设新场景、创造新需求、带动新消费;二是抢抓利好政策,在抓项目促投资上精准发力。持续做好旅游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城乡融合、度假区配套领域的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稳投资、稳增长的实际成效;三是释放优势潜能,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先行先试。大力推进“水美仙海”建设,实施“河湖连通”、交通攻坚、乡村绿化等重点工程,推进和美乡村、农旅融合试点建设,发展生态渔业、庭院经济、智慧物流等绿色产业,推动景区与乡村资源互补、效益联动、双向奔赴。

    市级部门、重点企业

    锚定“三大方面”抢先机强支撑

    □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张欣

    市经信局将从三个方面讲好全面深化改革的绵阳“工业”故事。第一,把握“三个机遇”,抢抓发展先机。聚焦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突出细分赛道和主攻方向,在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中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梯次培优行动,引领带动一批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协同融通发展;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着力建设“智改数转”赋能平台和数字化促进中心,培育全要素数字化服务商和转型标杆企业。第二,坚持“三个主动”,紧抓发展时势。坚持主动对上争取,精心编制“十五五”规划,开足马力对上争取;坚持主动对接需求,持续谋划举办分产业、精准化的产销对接活动;坚持主动比拼竞赛,围绕建设专业化特色化园区,推动特色产业协同互补、集链成群。第三,建强“三个支撑”,夯实发展基石。抓实基础支撑,围绕重点产业链逐项完善“1个行动方案、1张产业链图谱”和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点企业“3张清单”;抓实项目支撑,推动惠科系列等签约项目尽早开工,益方田园、欣盛半导体等182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永贵连接器等70个项目竣工投产;抓实产业支撑,持续释放链主企业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持续擦亮科技城“金字招牌”

    □市科技局局长李韦

    市科技局将以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工作指引,不断擦亮中国科技城“金字招牌”。狠抓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一批国省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培育新建一批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狠抓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计划,持续深化院地互动机制,推动院所成果与企业常态化、精准化对接。用好中国(绵阳)科技城中试服务公共平台,支持建设一批中试研发平台;狠抓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健全支持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产业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支持企业牵头在人工智能、激光技术等领域前瞻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

    全力拼出绵阳交通大发展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谭谱

    市交通运输局将持续推进交通攻坚大会战,加快建成川北交通枢纽。一是加快构建铁公机开放大通道,全力构建“十”字主骨架,构建服务有力的高速公路网和覆盖全国的航空服务网;二是着力健全高效率现代运输体系,统筹客运和货运发展,持续推进“金通工程”,打造“天府交邮通”品牌,促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稳步推进汽车站转型发展、客运枢纽智慧化升级,积极拓展低空运输航线;三是转变作风全力拼出交通大发展,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提升项目招商吸引力,强化联动拼保障,保障项目建设廊道需求。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切实做到抓住每一天、干好每件事,奋力抓好一季度“开门红”、春运服务等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水利力量

    □市水利局局长马建光

    市水利局将向上争取国省支持、向下做好“三服务”工作,为奋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绵阳图景贡献水利力量。一是启动“十五五”和城区防洪规划编制,锚定超长期国债等政策机遇,强化项目储备申报,推动开茂水库灌区等在建重点工程尽早完工,开工建设新华、月儿门、芭蕉坪水库等重点工程,加快现代水网建设;二是深入推进水权水价改革,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和乡村水务试点建设,兜牢居民和灌溉用水民生保障;三是推进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完成病险水库整治,持续开展山洪避险搬迁和汛期主动转移避险;四是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深入整治河湖“四乱”问题,确保水资源管理和河湖管理持续走在全省第一梯队,擦亮绵阳水生态底色。

    深化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廷伟

    市农业农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紧扣“产业升级延链”,突出种业优势、建强农业园区、打造农业品牌,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二是紧扣“和美乡村建设”,注重乡村发展规划、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强化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三是紧扣“农村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四是紧扣“城乡融合发展”,大力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综合施策扩消费稳外贸促开放

    □市商务局局长陈崇诺

    全市商务系统将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项目、强主体。抓实消费新引擎,用好国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叠加绵阳特色政策;营造消费新氛围,发放人才消费礼包,策划开展商文旅“消费+”活动;培育消费新业态,大力发展首发经济、会展经济、宠物经济、循环经济,争创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优化消费新环境,打造特色便民生活圈;升级开展“绵动全球”活动,布局建设海外城市展厅、经贸服务站、海外仓和独立站,建设科技城国际合作服务中心;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设国际班列运营平台,畅通西拓、南进、东接、北融通道;拓展“低空+物流配送”应用场景,提速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全力打造川北物流枢纽城市;优化服务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推动商贸流通、银发经济、文旅产业品质化升级,全力打造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推动文化体验与消费升级“双向奔赴”

    □市文广旅局局长窦建磊

    市文广旅局将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坚持一流标准、一线工作,创新推出文旅场景“万花筒”,全力做大文旅投资“推进器”,持续提升文旅品牌“吸睛度”,牢牢守住文旅安全“压舱石”,进一步扩大引客流量、提振文旅消费、培育精品线路、抓实文旅项目,着力打造全省大九寨、大熊猫、大蜀道品牌旅游线路的门户枢纽和涪江流域文旅中心,为奋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绵阳图景增光添彩。目前,正围绕“乐享绵州欢喜过年”主题,开展综艺贺岁、雅乐迎新、民俗闹春、百艺焕季、乐游跨年五大主题、71项“乐玩系列”文旅惠民活动,用最大努力把节日氛围造起来,让文旅场所火起来、市民游客乐起来,推动文化体验与消费升级“双向奔赴”,为大家度过一个“巳巳”如意、“新新”向荣的新春佳节加油助力。

    全面推动招引再提质再提速

    □市经济合作局局长朱谊

    市经合局将深入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引攻坚行动,全面推动招引再提质、落地再提速。一是坚定不移招大引强。紧盯全省布局绵阳的重点产业链,聚焦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力争全年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120个以上;二是多方联动招引外资。聚焦外商投资热点,联合组织“出海招商”“出海引资”,力争全年新设外资企业20户以上;三是精细服务项目落地。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入开展助企行动,促进招商成果尽快转化为投资成果;四是系统推介投资环境。策划举办系列重大投资推介活动,确保月月有活动、场场见实效;五是健全新型招商机制。全面推行市场化招商新模式,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助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绵阳。

    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发展

    □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局长王兵

    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将聚焦“拼经济”,切实做好政务服务工作。一是擦亮招商引资金字招牌。积极探索营商环境招商新模式,统筹抓好国、省营商环境评价,坚持需求导向,增强企业获得感满意度;二是助力经营主体降本增效。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着力打造“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优服务、更宜生态”营商环境;三是帮助在绵企业纾困解难。依托“四大平台”,建立线上线下企业诉求反映“总客服”,优化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专窗,深入实施“暖企”行动;四是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推进政务服务与市“5+8+2”产业架构深度融合,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一体化涉企服务中心,积极整合服务载体,做到“一处落地、全域共享”。

    扛起国企担当服务发展大局

    □长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柳江

    长虹将扛起国企担当,做好五方面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贡献更多长虹力量。一是努力提升产业能级,围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抢占消费市场;二是深化推进“正风气、强担当、堵漏洞、补短板、锻长板”,加快制定长虹“一企一策”建议方案,理顺管理界面,更高效地抢市场、更聚焦地搞经营;三是全面推进“AI+”行动计划,加快推出一批AI产品,扎实推动“1+6”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数字管理中心、AI中台等项目上线运营;四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速开拓“非美”市场,重点瞄准中东等地区加大产品营销、扩大市场份额;五是强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后备干部、助理挂职、干部轮岗等制度落实。

    (记者 尹秦 周钰 安峥 陈元松 李春梅 刘晓东 彭紫薇 任露潇 唐舒琪 唐甜 谢艳 邓勇 胥江 杨方彧 整理)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