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若雪)1月10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科技城百强榜(2024)》。中国(绵阳)科技城位列全国第五,比去年上升3位,排名中西部第一。
据悉,《科技城百强榜(2024)》遵循科学、客观、可采集原则,围绕科技城、科技、城市三个维度,设立基础建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城市承载能力、要素保障能力4个二级指标以及31个细化指标,对全国348个科技城(含科学城)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进行系统评估,形成了2024年科技城百强榜单。
中国(绵阳)科技城再进位的底气从何而来?
精准对接需求,实现创新成果“快转化”。绵阳持续深化院地互动机制,开展科技成果“挖矿”行动,推动院所成果与企业常态化、精准化对接;优化成果转化服务,推动中试服务体系建设,“四川省集成电路中试研发平台”获批省首批中试研发平台,建成中国(绵阳)科技城中试服务公共平台,200余项中试服务能力正加速形成。
汇聚高端资源,打造科技创新“大市场”。加速推动全国全球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通过“云端”汇聚科技城,中科大、哈工大、重庆大学等36所高校在“云上大学城”集聚,吸引40家创新团队入驻,与绵合作项目累计超200项。
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舞”,用“链式思维”抢跑人工智能赛道。去年,绵阳获批建设四川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入选四川省智能机器人创新型产业集群,组建科技城人工智能学院、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创新联合体等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出台《绵阳市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发布应用场景6批次50余项,推动签约31项,超常规精准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高能级创新平台成群成势,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绵阳深入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7个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1个项目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强化高能级平台建设,新增省级创新平台4个、省级星创天地6个,组建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质量运营涪江实验室并发布16项科研进展;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00亿元,连续三年倍增。
引入“金融活水”,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绵阳上线运营科创企业贷款服务平台,成功举办“科技金融直通车”等企业融资专场等活动,全市科技贷款余额突破615亿元,增长超过15%,涉贷科技型企业户数超过3300户,“天府科创贷”累计贷款超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