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兼顾“普”与“惠”,目标是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能共享金融发展的成果。2024年以来,全市各金融机构在绵阳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绵阳监管分局指导下,聚焦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触角”,探索建立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引导金融资源精准向民营、小微、“三农”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群体下沉,切实把“普”做大,把“惠”做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普惠金融成为银行服务主旋律的背景下,如何让更多的农村百姓受益,绵阳市财政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践行普惠责任,立足便民、利民、惠民的核心理念,让金融服务更便捷、更安全、更走心。为此,绵阳市财政局加深涉农金融服务,持续推广“绵州农房增信贷”,会同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建立推广工作机制,引导农行绵阳分行提高农房增信额度,优化信贷流程,新增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绵阳)作为推广银行。截至10月末,“绵州农房增信贷”已为28562户农户提供信贷支持52.2亿元。同时,积极开展“天府粮仓·蜀龙一卡通”示范区建设可行性分析评估。
民营企业要成长,资金是关键。202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分行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让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群体及时获得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过程中,该行实施民营企业融资“破冰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在政策落实、贷款准入、提供服务方面对民营经济树立“一视同仁”理念,重点加大对科创、先进制造业、普惠、供应链及跨境金融“五大赛道”的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民营企业贷款户数和贷款余额持续增长,信用贷款占比逐步提升。9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148亿元,同比增9.83%。积极运用“民企首贷通”二维码帮助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一键”获贷,市场主体通过扫码直接提交融资需求,供码银行在2个工作日内响应。
对于政府来说,“惠民保”正在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通过“惠民保”能够帮助公司融入城市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绵阳监管分局坚守惠民定位,更好发挥惠民保险保障功能,指导“惠绵保”“绵家保”上线惠及百万群众,推动“乡村振兴保”持续升级扩面,实现绵阳市脱贫县全覆盖。着力解决金融消费者反映的突出问题,稳妥化解各类信访矛盾隐患,有序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有效维护良好的金融环境,当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坚定捍卫者,不断增强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
(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