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古树,几多春秋。古树名木,是穿越时空的绿色史书,被誉为大自然的“活化石”“绿色宝藏”,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经济价值。近年来,江油市大力实施“生态美市”战略,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不仅让众多古树名木重焕生机,更将爱树护树的理念深深植入广大市民心中,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王凤丽/文 江油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强化宣传 增强保护意识
金秋时节,江油市雁门镇云锣村的古银杏树日渐金黄,像是披上了一件“黄金甲”。这棵树龄达600余年的银杏是国家一级古树,被评选为“四川省百佳古树名木”。
江油现有录入国家保护名录古树名木134株,其中一级古树10株,二级古树25株,三级古树98株。树种主要有柏木、银杏、黄连木、紫薇及桂花、紫玉兰(辛夷花)等。
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江油利用植树节、法制宣传日、国际森林日等契机,结合文明单位创建、城乡绿化
美化、生态文明教育等,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增强群众古树名木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格局。
精细管理 守护绿色遗产
每值花期,江油市河口镇圣马村紫薇古树上一朵朵紫薇花迎风绽放,远远望去如一把红彤彤的花伞,格外引人注目。这棵树龄达270年的紫薇能满树芳菲,得益于江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落地落实。
在古树名木保护中,江油实行“一树一档”“一树一策”精准化、数据化管理,健全完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和管护责任,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全面落实保护管理网格化、巡护工作制度化等措施,推进古树保护常态化,让古树“日有所护,老有所养”。同时,江油还对古树名木实施精准管理,落实专人负责,对树高、树龄、经纬度、海拔等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对每一棵古树进行统一编号,给它们挂上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不仅如此,江油还积极筹措资金40余万元,对全市21株古树实施了病虫害防治、生境改善、生理复壮、增设保护设施等举措。
目前,江油已完成一、二、三级古树认定公布,挂牌建档保护率达100%,并签订管护责任书。全市134株古树名木纳入《江油市古镇、古村落、古民居和古树名木规划》,作为乡村振兴重要保护内容。
活态利用 丰富文化内涵
古树名木是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具有极高的生态、历史、文化、经济和科研价值。
大康镇吴家后山是全国最大的辛夷花基地,每年4月,60000多株古辛夷树花开如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并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为保护好大康镇吴家后山的古辛夷树群,江油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吴家后山林木资源保护的通告》《江油市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办法》,编制了《吴家后山辛夷花保护与发展规划》,完善了保护措施、明确了职责,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同时将该地纳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项目建设内容。
在对辛夷花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同时,江油还依托古树名木资源,在雁门、武都、新安、枫顺等乡镇建成6处古树小微公园。新安镇义新社区孝亲广场黄连木古树公园里,两棵高大的黄连木古树枝干遒劲、绿叶蓊郁,一条条枝条相互交织,如一双双相牵的手,相依相偎走过百年风雨,自公园建成后,就成为周边居民休憩游玩的场所。
挖掘古树背后的江油故事、人文情怀、绿色财富,形成江油古树特有的风姿和丰富的内涵,展示李白故里厚重的生态文化,江油重新收集、整理古树的历史传说,并制作成《绿水青山看江油—古树中的江油故事》宣传画册,通过古树名木进一步丰富江油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