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瀚巍)“这几天可能会有大到暴雨,居民们一定要检查好房前屋后,雨情来临时尽量不要外出。”近日,在三台县刘营镇刘营社区的广播室,社区党支部书记贺代全正利用应急广播,对场镇居民发布近期天气情况。
村民无论是在家,还是在田间地头,都能清楚地听到应急广播的内容。
“进入汛期,在接到上级提醒或者天气预报之后,通过应急广播告诉老百姓有可能发生大雨,要做好雨前的安全排查。在暴雨后提醒老百姓,对房前屋后进行再次检查。”贺代全说。
据了解,绵阳自2020年开始建设应急广播体系,全市共建设区县级应急广播括控平台11个、镇级平台163个,村(社区)级平台1812个、广福点位23515个、广播发布终端(含喇叭、音柱、多媒体终端等)29658个,实现央、省、市、县、镇、村六级联通。
当前,我市已经全面进入主汛期,市应急广播平台24小时都有人员值守,一遇发生突发事件,确保能立刻启动并播发。日常收到气象局发布的强降雨等信息,也会及时播发,打通信息宣传服务“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我市将以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应急广播覆盖城市小区、公园、商场、景区、医院、学校、宾馆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桥梁涵洞、河道、避难场所、地质灾害风险点等重点部位,能源管线、加油站、油库、煤气站、化工厂、煤矿等易燃易爆场所,力争实现应急广播信息发布覆盖率100%。
同时,还将积极拓展应急广播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积极布局智慧综合应用的大应急体系,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综合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