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窦漪雯)近年来,三台县西平镇大力推动“资源”变“资产”,依托成巴高速西平互通交通优势,利用承包、租赁等多种方式,盘活闲置资源,使静态资源变动态资产,赋予闲置资产新活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原凯河镇机关办公场所占地约2000平方米,2019年因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被闲置,2020年,西平镇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新凤”四川东涛食品有限公司。
走进四川东涛食品有限公司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穿串、摆盘、检验……一箱箱冷链食品等待运输。据食品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厂区务工人员都是西平镇当地以及周边县、镇乡居民。正在厂里上班的工人刘芙蓉告诉记者,在厂里上班离家近,时间比较自由,能同时照顾到老人和小孩,也为家里增加了收入。
据了解,该公司2023年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以上,累计解决就业人员200余人。
除原凯河镇机关办公场所外,西平镇还对辖区闲置厂房、学校等进行整合,先后引进安吉纳鞋厂、蜀奇食品等诸多企业,让“老巢”栖“新凤”,带动群众就近就业3000多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该镇还盘活广东馆、古戏楼等资源,深化与成都理工大、成都师范大学的校地合作。同时为丰富当地群众业余生活,对辖区内电影院进行改造升级,并将辖区内闲置用房改造为应急保障服务站、戒毒中心等基层治理阵地,针对性配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应急物资储备室、社区警务室等专业场所,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最后一米”。
西平镇党委书记刘春华介绍,该镇以“四个一批”方式分类消化处置,成功破除权属、地域壁垒,累计盘活闲置资产48处,先后引进以翰瑞祥鞋业、安吉纳鞋厂、金麦惠餐饮为代表的一大批“家门口企业”,扶持小微企业2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