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6月 28日 星期
当前版: 0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整合资源要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盐亭:集体经济“多点开花”兴村富民

    村民在西陵镇供销社超市购买商品

    村民在养蚕大棚内给蚕喂桑叶

    龙泉村开展低效耕地整治

    10万元及以上村189个,20万元-99万元村71个,100万元及以上村11个……2023年,盐亭全县189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167.52万元,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62.66%。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盐亭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之策,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拓宽发展途径、精准实施项目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多点开花、壮大提质的良好态势。

    □记者 彭紫薇 文/图

    “抱团发展” 蹚出新路子

    走进盐亭县西陵镇麒麟村“丝源桑海”蚕桑示范园区,一望无垠的桑田绿意盎然。在不远处的养蚕大棚内,村民正忙着将簇格打开架好,方便蚕爬进网格结茧。

    “丝源桑海”蚕桑示范园区由四川嘉塬亿泽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产业园区内麒麟村、三河村、星星村抱团发展,通过资源、资产、资金入股,以“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发展蚕桑及延伸产业,辐射带动盐蓬路、五高路、高彭路、龙高路沿线各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西陵镇是典型的丘陵区域,大多为峰谷相间的丘陵、低山地貌,发展村集体经济基础弱、底子薄、体量小。”西陵镇党委副书记寇正燕介绍,这也是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痛点。

    怎么发展?既需要各方贡献力量,更需要小而散的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形成强大合力。

    为实现土地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股金、村集体变股东,变“输血”为“活血”,西陵镇采取“飞地抱团”模式,主动引入四川嘉塬亿泽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整合蚕桑资源,用已建成的6个养蚕大棚、1个小蚕共育室、1000亩优质桑园作为入股资本,把分散资源聚集到片区项目中,集中力量抱团发展。

    大河淌才能小河满。蚕桑产业重现生机,给西陵镇群众带来满满收获。

    “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两年多了,月收入2000多元,每年年终还能领到分红!”村民杜明芬一边给蚕喂桑叶,一边对记者说,务工工资加上分红,一年下来收入还算可以。

    如今,通过技术引进、驻点指导、统购包销的合作方式,西陵镇蚕茧质量得以提升,实现年产值18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群众务工收入90余万元。

    西陵镇村域抱团“进步”、组团发展已成为一种发展新趋势,共建共享共富的村域发展模式成效凸显。“我们坚持以‘抱团发展’为主要模式,助推西陵镇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寇正燕信心满满地说,“当前,全镇正统一规划形成‘龙泉优质粮油种植片’、‘高灯现代农业产业片’、‘西陵部落农文旅融合发展片’的产业布局,助推镇域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六法并举” 注入新动能

    产业项目是乡村发展的“加速器”。针对盐亭农村而言,一边是发展村集体经济基础条件不同,土地碎片化、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突显;另一边是各地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需求强烈。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盐亭通过盘活农村现有资源,坚持公司经营、飞地抱团、农事服务、资产深挖、健全奖励、强化监管“六法并举”,下活壮大村集体经济这盘棋。

    在盐亭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鳜鱼智能繁育中心,智能化微粒机快速运转,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残饵,这也是鱼类养殖中水处理的重要环节。“水处理系统能降低车间的水量损失,从水处理到菌群培养,再到紫外线杀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整个过程实现全智能化。”四川久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郭阳光介绍。

    近年来,盐亭以“产业带动法”赋能集体经济,鼓励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结合特色优质资源,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覆盖面广的特色优势产业。

    在惠农政策的支撑下,巨龙镇胜利村、梓水村、钟沟村利用水产现代农业园区资源技术优势,通过资产入股、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劳务入股等方式,与园区合作打造“鱼果共生”示范区、“梓江鳜鱼”科普中心、水产良种选育实验室等教学功能区,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00余万元。

    “资产深挖法”也是盐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方式。

    土地利用低效,是推进乡村全面发展的“拦路虎”。近日,记者在西陵镇龙泉村土地整治现场看到,两台挖掘机正在对低效土地进行翻耕。复耕复种不仅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让“沉睡”的耕地变成活跃村集体经济的“希望田”的重要方式。

    龙泉村党委书记、村主任赵虎指着正在翻耕的土地告诉记者,“我们今年计划整治1700至1800亩低效地,用于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整治了400余亩,今年村集体经济预计增收15%至20%。”

    共谋发展思路,共结富裕硕果的“集结号”已经吹响。盐亭依托公司经营、农事服务、健全分配及强化监管等举措,创新激活各类要素,形成集聚效应,释放更大动能加速村集体经济发展。

    11个村集体经济与县农旅公司共同建立“盐亭玉龙强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1500万元;黄甸镇三学村、笔塔村联合创办农机社会化服务公司,为辖区及周边800余农户提供机防、机收等服务,助力村集体经济年增收约10万元;全面推行“银村直联”,降低经营风险……广袤大地上,越来越多的资源要素被激活,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新引擎。

    “分好蛋糕” 共享新成果

    盐亭人踏实肯干、勤劳致富的故事俯拾皆是,而分享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蛋糕”,则是盐亭农民的另一份幸福密码。

    疏通农田沟渠堵塞、修缮破损通村公路,这些资金从哪来?“主要靠村集体经济收入。”莲花湖乡莲花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莲花石村每年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拿出10%作为公积金、10%作为公益金、10%作为管理费、10%作为入股分红,剩余60%分配给集体经济所有成员,为村级治理注入“活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集体经济“人人有份,人人有责”。

    放眼盐亭乡村,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的“金点子”百花齐放,最终落脚点:用集体经济为民生领域托底,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没有支付现金,也没扫二维码,西陵镇村民赵凤却从超市里“买”到了几斤面。“您用什么付的钱?”“用我攒的积分!1分能抵1块钱。”赵凤笑眯眯地说,“自从发放了社员卡,我家米面油都是用积分兑的,基本没花钱!”

    “什么积分可以抵钱用?积分要怎么攒?”面对记者的疑惑,赵凤指向身后的“积分超市”解释说,自西陵镇供销社超市开业以来,村民都通过每季度的环境卫生、产业发展、文明乡风等项目评比来赚积分,以及集体经济部分收益折兑积分,到供销社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嫘之味”农特产品销售区、生活日用品销售区、办公用品销售区……在供销社超市,货架上林林总总放着各种积分兑换物品,不同的志愿服务积分可以兑换不同价值的物品。

    据介绍,西陵镇供销社超市是绵阳市首家供销超市,由西陵镇14个村(居)共同注资创办,与市、县供销社合作经营,按照“镇供销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商贸龙头企业”的模式运营,收益的30%作为超市运营周转费用,剩余的按市、县供销社40%、村集体60%进行分配,年终按比例结算。

    村集体经济收入合理分配,又反哺村里建设和村民生活。“供销社超市开业仅5个月,群众凭积分就兑换商品价值3万余元,超市营业收入突破30余万元。”寇正燕说。在积分制的激励下,村民踊跃参与志愿服务及公益活动,村里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文明乡风越来越好,邻里关系和睦融洽,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