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6月 16日 星期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经典剧作《青春禁忌游戏》的冲突建构

    □邹倚乔

    《青春禁忌游戏》是苏联女剧作家柳德米拉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话剧,讲述了四名学生为了修改成绩,借为女教师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庆祝生日之名,用贿赂、哀求、威逼、强抢等等手段企图取得叶莲娜手中存放数学试卷保险柜的钥匙,上演的一场充满残酷与恶意的游戏。这部剧作诞生近四十年来,经无数作家不断改编,以不同的形式在各国剧场中频繁上演,深受欢迎,其根本原因在于作家成功地建构了戏剧冲突。

    叶莲娜成长的时代和社会大环境造就了她严肃、正直、纯洁的性格。那时,人们乐观、积极、向上,满腔政治热情,对于她来说,投机取巧是难以想象也难以接受的;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学生们与她大不相同。学生们所处的时代世风日下。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风气和家庭的影响,他们精明、早熟、世俗、现实,功利。对一如既往坚持原则和信念的老师叶莲娜不以为然。老师和学生的理想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构成了冲突的前提。

    师生矛盾在剧作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孩子们所发起的“取得钥匙”这一戏剧动作,而矛盾的构建从孩子们表达出自己的来意之前就开始了:孩子们刚进门时对叶莲娜表现出了近乎夸张的亲密,似乎暗示着他们的来意并不那么简单;叶莲娜和拉拉出去拿唱片时,男孩们在背后对叶莲娜进行了语含轻蔑的议论;拉拉与叶莲娜的单独谈话中,她表达出了令叶莲娜有些招架不住的主见;饮酒举杯时,孩子们之间的相处方式也好像与叶莲娜格格不入……从孩子们进门之初的种种举动开始,处处表现出他们对叶莲娜伪装的亲近与刻意的笼络,戏剧行动一直向前发展;同时,剧作的主要矛盾也在这个过程中被顺利地构建起来,并在孩子们最终点明自己来意之时正式形成。

    四个学生来到叶莲娜家中,虽然带着相同的目的,但这个“乌合之众”一般的临时小团体并非铁板一块,他们每个人之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我们可以给这心怀鬼胎的四个孩子排列这样一个小团体内部的“鄙视链”:由高到低的顺序应该是瓦洛佳—拉拉—巴沙—维佳。瓦洛佳家庭出身最优越,极有主见,是小团体中的决策与指挥者,其他三人或多或少地听从他的指挥;拉拉是小团体唯一的女生,她是巴沙的女友,在外人面前一贯表现得高傲、强势,她试图把自己的情感和婚姻当作跨越社会阶层的跳板;巴沙擅长研究文学,个性较为软弱,时常表现得踌躇不决;维佳内心纯良,不过,显得比较笨拙野蛮,在饮酒之后丑态百出。

    不同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孩子们不同的人格特征,这些人格特征又造成了几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渐展现出来:瓦洛佳的最终目标其实并非为了巴沙和维佳的成绩,他与其他三人的目标实际上存在着矛盾,他时常表现出来的油滑腔调与做派也与其他人大相径庭;拉拉并没有取得钥匙的强烈欲望,她只是想来凑热闹,不费劲就能取得钥匙固然好,但她也随时可以放弃;拉拉为了博取叶莲娜的同情,赤裸裸地袒露她过于功利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却引发了自己与巴沙之间的感情危机;而巴沙也许是因为从内心就看不上维佳……剧中的次要矛盾与主要矛盾交织在一起,随着核心行动的建置而初步形成。

    剧作中主要矛盾的发展基本遵循了三段式的结构。第一阶段,五个主要人物相继出场,人物形象初步展现,矛盾冲突开始铺垫。作者通过对人物生活场景、语言行动等特征的描摹,初步建构了他们的个性,透露了他们每个人的价值追求。叶莲娜的简朴、真诚、热情,和孩子们的表现产生了反差:拉拉对叶莲娜生活的评价、瓦洛佳的“绅士”举动、孩子们的口不应心……他们的一切行为时时处处都潜藏着某种隐隐的不安;随着维佳将话题引向数学考试,这种悬而未决的不安便得到了揭示——他们是为了数学试卷上的成绩而来。接下来,瓦洛佳暂时缓和了叶莲娜与巴沙、维佳的小冲突,接过了与叶莲娜交流的“任务”,借叶莲娜母亲的病情,哄骗叶莲娜答应帮同学们的忙——将钥匙交出来。这一冲突的发生与暂时的解决,充当了剧情由第一阶段进入到到第二阶段的情节点,孩子们的手段由贿赂哀求逐渐转变为威逼等极端手段,剧情的气氛逐渐紧张了起来。

    第二阶段,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他们对人生的理解、价值追求攻击叶莲娜,意图改变叶莲娜的态度。叶莲娜用一段激烈的陈词反击孩子们的“猛烈”攻势。出人意料的是,瓦洛佳与巴沙在那之后竟一改之前的强硬态度,开始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请求叶莲娜对他们的原谅。叶莲娜意识到孩子们已非单纯优质的“善类”,已变得油滑、世故,奸诈,拉拉与小团体内其他人的矛盾也变得难以调和,为接下来最为紧张的高潮部分做了准备。……剧作的主要矛盾逐渐积累、次要矛盾逐渐铺展,但并非简单的展示,而是始终在不断升级。例如,拉拉从一开始就已经对今天的行为感到后悔,时时表示自己想要放弃行动直接逃离,与其余三人的裂隙逐渐拉大;拉拉在与叶莲娜对话时暴露了自己的想法,引来了瓦洛佳与维佳对巴沙的嘲弄,巴沙恼羞成怒,与拉拉产生了冲突;维佳笨拙,遭到嘲笑,他交白卷,搜叶莲娜的身,在叶莲娜家中饮酒,似乎无可救药,却在醉酒中倾吐了自己的心声,暗示观众在剧情进展到某一程度时,他将与瓦洛佳分道扬镳。

    在第三部分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具有力量的戏剧动作就是瓦洛佳对拉拉的“绑架”。整个过程可以大致概括如下:瓦洛佳对巴沙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巴沙由激烈的反对到默认;而后在拉拉决定放弃今天的行动催促大家回家时,巴沙对拉拉的指挥充耳不闻;瓦洛佳指挥维佳控制住拉拉,巴沙无视拉拉的呼喊;维佳放开了拉拉,但维佳与巴沙都无法阻止瓦洛佳的举动;最终,叶莲娜向孩子们投降,将钥匙交了出来。

    此时,无疑是剧作最紧张、是最富有意义的一刻。故事似乎即将以“邪恶战胜正义”而告终的最后关头,设计了高明的反转:学生们最终放弃带走钥匙,这固然与小团体内部矛盾有关,更因他们良知尚存,让观众看到希望。

上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