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实施“五市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经济快速增长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
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技创新先行区,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全力保障国防建设
深化院(校)地合作及服务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争创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实施
加快建设重点领域创新特区试验示范区、创新示范基地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攻关10项以上
●广泛汇聚创新资源
高效运营“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争取涪江实验室纳入天府实验室序列组建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启动建设涪江科创港
力争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以上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出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
力争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5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20亿元
推动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牵头组建西部科学城技术交易联盟
加快建设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航空与燃机产业园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完善用好“人才十条”“科创十条”“金融十条”,推动“科技—产业—人才—金融”良性互动
力争新引进人才3万名以上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加快创建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2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筑牢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
●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
以园区为载体做强工业,力争园区规上工业企业集聚度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
推动11个国省级园区在同类园区中晋级升位
深入实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力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
前瞻部署新一代信息技术(6G)、空天、氢能、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
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
●提档升级做大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以消费为重点做大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
争创省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力争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超1.25万亿元
全面融入大九寨、大熊猫、大蜀道、大遗址文旅体系
●稳步发展现代农业
以“三品”为引领做优农业,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8%确保粮食总产量47亿斤以上,生猪出栏360万头以上升星晋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以上,培育农业链主企业3家以上
力争新培育国省级农业品牌5个以上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组建数字产业集团
3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加速释放高质量发展巨大潜力。▼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出台抓项目谋划的若干措施
加快推进335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
开展工业项目年行动
开展服务业项目投资年活动
规范政府投资运行管理
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谋划开展“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500场次以上
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高水平举办第二届中国(西部)健康食品博览会
常态化推进“绵品出川”“绵品七进”活动
培育创建省级消费创新发展引领县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启动“绵阳好物”海外推广计划力争进出口实绩企业330家以上实质性推进综合保税区扩区
组建国际班列公司,筹建“一带一路”国际班列绵阳组货基地
4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更大力度推进财政改革,持续加强财源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改革
●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以加快推动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协同发展为载体,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主动参与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经济联动
●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全力推进绵遂内铁路绵阳段建设
力争九绵高速全线通车
力争开通国际临时航线1条以上
高水平办好第十二届科博会
常态化开展“三推”活动
组建招商公司、招商联盟
力争新引进5亿元及以上项目超120个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五大行动”
发挥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作用
提升免申即享比例
优化拓展“绵企通”政企服务平台
5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60个、棚户区(城市危旧房)1323套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实施“两江四岸”提升改造三年行动
●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深入实施县城提能“四大行动”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优化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考评激励机制推动涪城区、江油市在全国百强县(区)赶超进位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
●提升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深入推进乡镇(街道)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探索“镇园合一”有效路径
争创国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以上、省级百强中心镇3个以上
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建设县域副中心完善乡镇场镇公共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培育省级示范村50个、市级示范村100个支持石椅村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
开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达标建设
力争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900个、100万元以上的村达70个
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
6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本底。▼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确保完成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细颗粒物(PM)年均浓度目标
加快建设“无废城市”
持续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打赢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收官战
●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建成运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绵阳基地
分步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打造全国山区型自然河流幸福河湖芙蓉溪样板
●全面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因地制宜开发盆周山地风电资源
争取陇电入川特高压直流工程布局绵阳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7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
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以上
深入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加强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帮扶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省市民生实事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争创全国婴幼儿照护示范市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力争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7.8%
促进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
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信用就医扩面提质
确保圆满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加强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支持绵阳市博物馆、李白纪念馆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
8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重拳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推动“保交楼”项目全面如期交付
●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提升治理能力水平
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
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绵阳
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抓落实”重要要求,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政府自身建设展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
●筑牢政治忠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最鲜明特色和最根本要求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和政务公开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水平
●提升政府效能
稳步提升“一网通办”能力
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和“无证明城市”
严格管理论坛、展会等活动
加大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力度
●加强作风建设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省市转变作风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落实“四下基层”制度
发扬“新、快、实、真、严”优良作风
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
真抓实干、担当奋进,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绵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记者安达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