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9月 28日 星期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建校90周年庆典

栉风沐雨九十载 砥砺笃行谱华章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九十华诞。办学近百年,该校秉持“诚信为基、能力为本、创新为魂、特色为翼”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文化润校”的治校方针,始终依托和对接科技城建设和区域行业,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逐步发展为全国建材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四川职教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累计为国家、行业和社会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专业人才,谱写了脚踏实地、锐意进取立志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壮丽诗篇。

    坚守教育救国初心 胸怀教育强国梦想

    1933年,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江赣名士章继南先生胸怀实业救国梦想,改宿迁中学为宿迁玻璃科职业学校,开启我国最早玻璃类职业教育。抗战爆发后,全校师生多次迁徙,辗转开拓,先后在重庆江津、巴县、沙坪坝和四川石棉等地办学,经历了四川省立江津窑业技术学校、重庆建筑工程学校、四川非金属矿山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等阶段,在艰苦的环境下培养了大量英才。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中国科技城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省政府决定将学校校址定在绵阳市,并将原绵阳工业学校并入,2001年4月,学校升格为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快速发展的恢宏篇章在绵州奏响,高职教育的壮丽画卷在巴蜀大地延展。此后,原绵阳机电工业学校、原绵阳水利电力学校部分专业、绵阳财经学校先后合并。学校跻身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省优质高职院校和省“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等行列,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方面成绩斐然。

    据介绍,学校以专业建设为平台,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精准对接产业需要,科学设置专业,形成以工科为主体、多类专业协调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围绕绵阳“4+8+1”产业体系,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新开设工业互联网应用、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光电显示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应用型地方紧缺专业,重点建设6大专业群,对接11个产业大类、31个专业领域,涵盖绵阳全部支柱产业,强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现有国家示范专业5个,国家骨干专业4个,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1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

    回首往昔,风雨兼程,在横跨世纪的办学历程中,该校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学校在每一次迁徙更名中,都以顽强的意志突破困境,打开新局面;在每一次重大分合调整中,都以宽广的胸怀实现新的融合,形成新的优势,实现了职业教育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跨越。

    坚持党建引领发展 深化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学校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有效提升。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创新“大思政”协同育人路径,落实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满意度为基准,创新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教与学管理模式的同步改革,创新实践育人、文化育人载体,大力加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推动“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格局向纵深发展。目前,该校拥有国家级样板党支部1个,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双带头人”书记工作室各1个;立项省级“三全育人”试点学院2个,获得省级思政精品项目1个,培育省级思政精品案例1个、德育典型案例2个,培养德技兼修的新时代工匠人才。

    学校始终依托和对接中国(绵阳)科技城和区域行业产业,大力推行产教融合、校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施了“模块化”“工学交替”等特色鲜明的校企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新路,始终在四川尤其在川北片区的职教战线处于排头兵位置。

    积极探索多层次办学之路。该校与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合作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与京东方、吉利汽车、史丹利百得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携手共建校企合作订单班;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等10余所大专院校,北川七一职业中学等30余所中职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协同创新。

    积极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长期以来,该校与科研院所、企业互动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西南自动化研究所共建军民融合教师培训基地;与360企业安全集团共建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与四川奇石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现代检测技术工程中心;与产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学院,做实做优“双元”育人;牵头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和旅游产教联盟;立项建设“交通运维智能监测装备产教融合建设项目”和“功能复合材料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高标准打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样板,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标准编制、成果转化等方面产生强劲的经济效益和示范作用。

    坚守初心结硕果 提质换挡谱新篇

    而今,职业教育实现了由“层次”向“类型”的转变,进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新阶段。绵职院乘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跟国家职教改革发展新步伐,紧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积极融入和服务中国科技城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科学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全局,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扎实、业务精湛、创新发展的教师队伍;实施七大建设计划激发内生动力,形成高端人才引领、存量师资激活、新生力量增效、兼职教师添彩的新局面。

    近年来,学校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素质和能力都得到大幅改善,现有高级职称教师207人,硕士以上学位393人,占比50%,“双师型”教师占比70%。构建多元育才体系,建设国家级、省级“双师”教师培训基地各1个,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19个,建有博士工作室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9个。

    与此同时,学校经常深入绵阳本地企业调研人才需求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在绵企业参观日”活动,每年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4000余人,2023年毕业就业率为94.65%。近年来为长虹、九洲、京东方、惠科、富临精工、东材科技、利尔化学等本地头部企业培养技能人才数千人,为中物院、五八所、电子九所等科研院所培养一线工程技术人员50余人,年均录取绵阳籍学生700余人,留绵就业1400余人,留绵率36.59%。先后培养出了中国国画领域葡萄画第一代宗师苏葆桢、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庞中华、中国第一代非职务专利权人曾祥炜、全国劳动模范李华胜、国家级技能大师张宝,“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向明朗、黄蕾,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技术能手”蒋凌、申小婷等新时代工匠。

    翘首新征程,生命如歌。一代又一代绵职人怀着对国家的无比赤诚和对教育的热情崇尚,昂首阔步,一路高歌。学校党委书记袁蓉表示,绵职人将继续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弘扬永不止步的改革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争取把学校早日建设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在奔涌向前的时代洪流中琴瑟钟鼓,铿锵前行,续写荣耀与辉煌!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