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立院之本、强院之基。推动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靠高质量的人才支撑。
近年来,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人才强院”理念,深入实施“聚才汇智”工程,特别是紧盯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育、留、用”全流程管理,实现博士研究生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致力于建设川西北区域医疗人才高地。
截至目前,绵阳市中心医院拥有博硕士人才600余人,高级职称人才558人,国家及省市级人才称号者140余人,硕博士导师59人,为打造成渝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绵报融媒记者 李桥臻
广聚英才 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步伐
2017年,曾就职于西部战区总医院的麻醉学博士后李军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入绵阳市中心医院。
放弃地处省会城市三甲医院的职位,缘何选择来绵阳发展?李军笑谈,“选择一个地位高、环境优、平台广又有利于职业发展前景的地方,不失为最佳之选。”
深究选择绵阳市中心医院的原因,李军表示,首先,绵阳市中心医院是中国唯一科技城的“头牌”医院,又是川西北区域医疗中心,服务体量大,辐射范围广,再者医院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尤其是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才建设,自己能够在这一方舞台施展才华,有所作为。
从考察洽谈到入职上班,李军只用了1个月时间。为了让李军安心搞学科建设,医院不仅给了丰厚的待遇、还为其申报了“科技城人才卡”,在交通出行、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一整套服务保障,为其解除了后顾之忧。
入职绵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李军任主任一职。“作为川西北区域医疗中心,要保障老百姓的安全,一定要抢占麻醉学科的制高点!”多年来,李军坚守初心,不断突破。
在走访了院内所有外科科室、充分研判后,李军从队伍学习前沿知识入手,将全新的麻醉理念灌输至每个年轻人的日常工作中。
在李军的带领下,麻醉科瞄准区域内麻醉水平高质量、同质化提升,纵横同向发力,提质冲锋。助力医院建设全市首家海扶治疗中心,成功挑战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主动脉瓣+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孙氏手术)、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早产儿、新生儿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等重难领域,推动川北麻醉专科联盟建设,实现优质医疗技术以精准帮扶走向基层、带动基层、发展基层,不断为患者创造健康新机。
谈及未来发展走向,李军目光如炬。将紧密围绕绵阳市麻醉与神经调控重点实验室(绵阳首个医疗方向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着重在全麻机制与意识/睡眠、麻醉与围术期脑健康、疼痛与舒适化医疗、数字麻醉与人工智能四个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同时,进一步强化科室人才队伍建设,推动AICU(麻醉监护室)建设落地,扩展舒适化诊疗外延,扩充区域内专科联盟单位,助力区域麻醉水平全面提升,让患者在安全、无痛、舒适中轻松就医。
筑巢引凤 为来院人才提供广阔发展舞台
3月31日,绵阳市2023年招才引智活动周广州专场在中山大学启动,主场招聘会“人气爆棚”,吸引广大海内外学子前来选岗。
“我是重庆医科大学的博士,正在与绵阳市中心医院签订协议。对我而言,‘人才十条’吸引力十足。”专程从重庆赶来的郑同学告诉记者,这场招聘会她期待已久。在这场“双向奔赴”的招聘会上,她是第一名签约者。
今年以来,被该院引进的还有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石明松,上海交大生物学博士后间学敏、华中科技大学外科学博士王德才等10余名博士。
今年1月,石明松被引进绵阳市中心医院核医学技术转化重点实验室,进行靶向核素药物研发。
“除了享受绵阳市‘人才十条’政策,医院对我们科研人才的条件也十分优渥,给予人才引进费5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60万元,让我专心技术攻关。”石明松对来到绵阳市中心医院后享有的礼遇十分满意。“党委‘一对一’对我们进行指导和帮助,解决了住房补贴、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还对我们进行职业规划,快速打通了人才成长的上升通道。”
这一切源于该院近年大幅提高博士人才引进待遇的具体举措。医院党委牵头抓总,制定《绵阳市中心医院引进人才管理办法》,以最大诚意回应博士关心关注的安家费、科研启动基金、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核心问题。跨部门建立博士引进和服务工作小组,设立待遇+平台+发展+配套的多维度、个性化待遇包,建立博士招聘“绿色通道”,统筹推进“博士倍增计划”。用好用活绵阳市“人才十条”新政,匹配优渥条件,拿出最高60万元的安家费、60万元的科研启动基金广纳博士人才。
入职4个月以来,石明松带领团队已经申请到1项发明专利、发表SCI论文2篇,申请光合基金、核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护理学四川省委实验室开放课题等3项课题。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引才育才用才。”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周良学表示,医院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好人才,服务好人才,不仅修订完善人才建设相关制度,还大幅提高人才待遇,为来院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
厚植沃土 “引育”并举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
人才重“引”,也贵在“育”。放眼长远,抓实本院人才培育,变“输血”为“造血”,则是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李杰是一名肿瘤学硕士研究生,2012年参加工作,在绵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工作六年后,一方面受困于学术瓶颈和职业倦怠感,另一方面肿瘤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他意识到很有必要出去充电,但是刚成家不久,小孩还需要照顾,出去读书经济压力也会增加……面对重重担忧,李杰不知所措。
这时,机会来了!为挖掘内部潜力,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通过制定人才培养规划,不断健全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继续教育,鼓励硕士人员攻读博士学位。医院制订了《员工学历(学位)教育实施方案》,既拿出政策措施支持,更拿出真金白银兜底,在医院的牵线搭桥下,李杰顺利考入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专心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21年顺利毕业。
“在我们科室,每年会派出一名年轻医生外出读博,已经形成了一种学习的文化,目前科室已有11名博士(4人在读)。”在李杰的鼓励下,同在医院上班的爱人目前已经递交了博士入学申请。李杰鼓励爱人:“医院搭台,家里有我,要有信心!”
据统计,近年来,绵阳市中心医院外送60余名员工到南方医科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攻读博士学位,其中22人已顺利毕业。
不仅如此,医院还鼓励职工进行国内学术交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重用优秀人才,重用医疗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突出、科研思维活跃的专家及优秀骨干,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
以该院多学科主任、肾病科副主任、科技科副主任代小雨为例,2022年,代小雨成功入站电子科大博士后,医院为其全程办理各类手续。
“有了博后的学历,加上医院这个平台,我们对上申请课题开发的机会更多了,目前我们已经和法国梅伦医院合作重症肾脏病研究课题,相信会给患者带来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代小雨谈到,目前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13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973子课题1项,完成引智项目1项,作为核心成员成功申报天府高端项目1项。
医院还利用“天府高端引智项目”“四川省专家服务基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人才孵化助推平台,柔性引进法国梅伦医院蒙奇教授等44名国内外高端人才,激活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目前全院中层干部中,高层次人才占比高达88%。建立医院博士(后备)人才库,由专人进行分类管理,积极支持各类人才参与人才称号、学术任职的申报和学历提升,不断扩大人才影响力。
“招引人才很重要,培养、留住、用好人才更关键。”绵阳市中心医院院长蒋涛表示,“医院始终将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宝贵财富,通过人文关怀、提高待遇、搭建平台等措施,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让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汇聚我院,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