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5月3日公布2023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
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
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从灯火通明的古镇夜市,活力涌动的文创街区,再到风景如画的乡村郊野,这个“五一”假期,人们的度假方式“不拘一格”,各类新场景、新体验层出不穷。
古迹游览、博物馆打卡,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带人穿越古今,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织。
“五一”假期,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鼓楼吸引了大量游客,不少年轻人在“鼓楼东大街”路牌旁排队等待合影“打卡”。“今年北京鼓楼在网上火了,我和朋友特意来一睹鼓楼的风采,感受古都北京的独特魅力。”来自天津的游客刘女士兴奋地说。
除了古色古香的景点,北京各大公园推出的文创新品掀起消费热潮。颐和园文创雪糕“重装”上线、天坛公园“苦尽甘来”特色饮品新鲜亮相、北京动物园的北极熊雪糕备受青睐……5月1日当天,北京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国家植物园就接待游客73.51万人次。
在天津的中心城区,坐落着数百座拥有百年历史的洋楼,形成了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独特景观。今年“五一”假期,游客不仅能沉浸式地倾听洋楼的故事,还能在一系列的文化艺术活动中感受老洋楼的新活力。
“在这个百年的老建筑里面,感觉有这样一个咖啡馆,特别新颖,而且走进来感觉氛围特别好。年轻人拍拍照什么的,也很出片。”游客莫钰彤说。
还没到晚餐时间,江苏苏州李公堤的多家餐厅就排起了长队。松鼠鳜鱼等苏州特色菜成为许多游客必点的热门菜,夜色下的金鸡湖荡起涟漪,美食与美景交相辉映令人陶醉。
记者采访了解到,“五一”假期,苏州市民加外地游客掀起了餐饮消费热潮,连续多日出现几年来少见的排队场景,不少餐厅的客流量、销售额比双休日增加三成左右。
公众出行需求充分释放,刺激假日消费迅速升温。记者5月1日在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看到,游客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沿路老字号餐厅、食品商店生意红火。
“外地游客大幅增长,散客就餐需求旺盛,本地市民的小型宴会订单量也明显增加。从今年‘五一’假期前四天的营业额来看,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位于步行街沿线的老字号新雅粤菜馆负责人对记者说。
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绍,“五一”假期前三天,上海共接待游客近900万人次,上海自然博物馆等科普、文博场馆几乎天天“爆满”,江南水乡朱家角古镇还因瞬时客流较大采取了限流措施。
位于河南安阳的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游人如织。遗址博物馆推出的“现场完整背诵曹操诗歌免门票”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积极参与。
景区还精心打造了《曹操凯旋阅兵》《招贤纳士》等节目,让游客近距离领略汉魏风韵。
“观看完节目,我特别震撼,我希望可以多增加一些这样的节目,让大家多了解一下曹操文化,多了解一下安阳。”当地游客说。
除了城市打卡,还有不少人选择乡野寻趣,去“有风的地方”寻求大自然的治愈。
云南省腾冲市腾越街道洞坪社区长洞自然村,距腾冲城区三公里,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古朴村落。这个“五一”假期,长洞村依托村口的小溪,开发了乡村漂流,让游客能在惬意的漂流途中游览长洞村优美的自然风光。
“这个村落保留这么好的这些房子,就像一个活着的历史,在这个巷子里慢慢地走着,慢慢地体会,真的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在这里的传承和保留,有一种跟历史交流的感觉。”北京游客王建军说。
在位于天津的中天煋河村房车露营公园,不少人通过露营寻找“诗和远方”。
“这一两年、两三年就感觉到这个露营的需求是越来越大了。”中天煋河村房车露营公园负责人陈彬说。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消息,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2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0%,超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日均发送旅客1500万人次。
来自携程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首日(4月29日),平台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去年“五一”首日增长超10倍,较2019年“五一”首日增长超1倍。比较今年春节假期首日激增668%。
伴随着旅游订单量的增长,人们的消费场景、消费体验不断“翻新”,多样化的度假方式正在带动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综合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