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郑红李红霖曾子涵)近年来,江油雁门镇抢抓机遇,积极主动谋划,合理规划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布局和建设时序,让一块块“蓝板板”成为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金罐罐”。
寒冬时节,走进雁门镇济时村文化活动广场,一条由近100张光伏板搭建而成的“文化长廊”刚刚修建完成,与周边的村庄、田野交相辉映。
据介绍,济时村此次共安装119张550瓦的光伏板,充分利用村两委办公室和卫生站屋顶以及村民活动广场等闲置资源进行安装。这些光伏板平均每天可以发200余度电,同时,这些电又并入国家电网,每年预计可为村集体带来3万余元的电费收入。
一直以来,受区位条件制约,雁门镇都在多方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结合近年来新能源产业的广泛应用,该镇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的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项目,其中,敬元村先行探索于去年9月成功引进5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电站投入使用后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当月实现收益后,折算年收益能达到12%。有了敬元村的成功实践,济时村、云锣山村、石元村等各村先后开始引进建设光伏电站,截至目前,全镇累计达到367千瓦。
雁门镇副镇长吴国锋说:“此项目的引进,解决了多年来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难的问题,通过使用光伏发电项目盘活固定资产,使国有资产增值增效。接下来,本镇计划持续大力发展光伏项目,持续促进节能减排,力争创建江油市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