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10月 6日 星期
当前版: 001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先进制造产业体系,发展先进制造业态,培育先进制造企业群体——

工业“强筋壮骨” 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京东方等百亿级工业项目的落地,使得绵阳工业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蒲滔 摄)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黄小芹

    9月底,经开区东材科技年产5200吨高频高速印制电路板用特种树脂材料产业化项目现场,数十名施工人员在新建的厂房内忙着安装调试设备。虽然生产线还未建好,但东材科技已陆续收到近2000万元特种树脂订单。

    随着5G时代来临,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应用在生活中。“一代材料决定一代性能,传统树脂材料难以实现5G信号高频高速传输。”东材科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三大类树脂材料在力学、热学及介电等性能方面都有显著优势,将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5G终端设备上广泛使用。”

    新材料引领新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把新材料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市把新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工业产业之一,加大新材料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步伐。2020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79.2亿元,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超过10%。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把先进制造业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构建先进制造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态,培育先进制造企业群体,推动绵阳工业整体加速转型升级。全市经济和信息化战线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让工业挑起大梁、制造业扛起大旗,工业经济呈现有速度、有韧性、有质量的发展态势,迈出坚实步伐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只有企业做大做强,整体工业经济才能做大做强。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领航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涌泉计划”、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登峰计划”,加速培育壮大企业群体。这些年,随着市委市政府在资源、要素、政策、力量等方面加速向先进制造业倾斜,工业战线聚力优结构提质量、引增量优存量,瞄准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不断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大力发展重点产业的同时,我市瞄准“小切口”,加速培育新型显示、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5G、北斗卫星应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成为全市工业新的增长点。截至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1%,较“十二五”末提升6.1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逆势增长、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创新成果加速涌现……翻看绵阳工业经济发展成绩单,一系列“新”字跃入眼帘,从中折射出工业经济新兴动能正在加速聚集。

    在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的长虹智慧显示工厂,电视机一台接一台从智能化生产线上“流出”。一条生产线可同时生产6种不同产品,一天可实现1100个不同产品的生产,这样的总装生产线工厂有9条,一年可完成600万台个性化产品订单的生产,人均产出效率提升65%。

    谁能抢抓住智能制造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从2018年绵阳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建,到2020年1月“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在智能制造产业园建成投产,长虹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转型升级步伐,老企业焕发新活力。

    如今,不仅有长虹、九洲等龙头企业,还有一大批重大项目在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十三五”期间,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累计引进5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83个,包括京东方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惠科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等百亿级工业项目。

    重大项目纷至沓来,产业规模加快壮大,绵阳工业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41.7亿元,突破三千亿大关。

    不断突破的背后,是绵阳集中精力大抓工业,坚持一手抓存量扩张,加大企业技改投资力度,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向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手抓增量招引,依托骨干企业、重大项目,积极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提高产业配套率,促进集群集约集聚发展。

    一个个工业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智能化、数字化功不可没。“十三五”期间,全市重点领域建成智能化工厂26个、数字化车间45个、数字化生产线178条,重点领域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1%,30个国家、省级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加速推进。

    当前,绵阳工业战线正凝心聚力、勇挑大梁,砥砺奋进、势头强劲,加速强壮工业“筋骨”,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工业发展数据直击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9.26%,五年全部跑赢全国全省同年增速。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527.41亿元,年均增速达18.4%;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732.66亿元,年均增速达20.8%。

    截至2020年,六大重点产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70.0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1%,较“十二五”末分别提升2.08个、6.1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底,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27.96%,位列全省第一。

    截至2020年底,全市2个国家级、8个省级、2个市级产业园区已聚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1户,园区产业集中度达84.5%,较“十二五”末提升3.5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83户,较“十二五”末净增加300户;3户企业先后入选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总数居全省第一;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省级专精特新、高成长型、行业小巨人企业总数达313户。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