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1月 13日 星期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构重构 资源下沉 力量重组

涪城:城乡医疗一体化为市民带来“健康红利”

    本报讯(杨海燕 记者 彭雪)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自“两项改革”以来,涪城区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薄弱,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通过建立城乡共建机制,多举措释放改革红利,着力打通医疗惠民“最后一公里”,获群众点赞无数。

    “现在好了,专家都到我们卫生院来了,看病再也不用跑到城里的大医院去了,镇卫生院还将我们的一些重要检查以第三方服务方式送到大医院检查,只需付乡镇医院的费用就可享受大医院的检查。”正在杨家镇卫生院看病的陈运生大爷高兴地说。

    涪城区还以“派下去、走出去”的方式,由区级医疗机构不定期派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坐、讲、教、查”,基层医疗机构根据需求选派人员到区级医院进修学习。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连续服务”的分级诊疗模式。在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做特殊检查的患者按照基层医疗机构收费标准收费,凭检查单到联盟的区级医疗机构相应科室直接检查,根据病情轻重两家医院进行轻重分治及连续服务,群众满满的幸福感。

    这些只是涪城区医疗卫生两项改革后的一个缩影。涪城区以机构重构,资源下沉,力量重组等举措提升城乡医疗服务能力。

    机构重构,释放基层医疗供给活力。按照“区域统筹、做强中心”的改革思路,涪城重点建设5家建制镇中心卫生院,对5个非建制卫生院资源逐步整合,实行党政、人事、财务、资产、业务、绩效管理“六统一”。改革后财政补助、设施设备集成向镇中心卫生院投放,做强做大镇中心卫生院。目前,已试点推动杨家镇卫生院、玉皇卫生院两家整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整合,采取“中心+服务点”改革模式,对硬件条件较差、服务能力薄弱的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点,实行由“中心”集中统一管理,“服务点”协同服务的体制机制,满足社区群众就医需求。同地推动卫生室实质整合,对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目前,15个村卫生室已实现“一体化管理”。

    资源下沉,提升城乡医疗服务能力。首先建设区域医疗次中心,依托青义、丰谷、吴家中心卫生院在区域内南、西、北三个片区规划建设3个区级医疗次中心,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辐射周边医疗急救、中医诊疗、检验检查、消毒供应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多个领域,形成医疗急救圈,带动片区内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实行1家综合医院、4家专科医院和“医学影像诊断、医疗用品消毒供应、医院制剂配制”3个中心组成的“1+4+3”医联体,常态化与乡镇医务人员开展组团签约服务、城乡医疗对口支援、影像远程诊疗、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服务。目前,共组建签约团队152个,指导开展远程影像会诊565例,双向转诊病例1.1万例,实现群众花乙级医疗费用就近享受“三甲”医院诊疗服务。同时,推动医养结合,实现节本增效。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多点执业,规范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从而满足老年人群医疗健康需求。

    力量重组,激发医技人才内生动力。调整后,择优选择“领头雁”。坚持“人岗匹配、量才适用”的原则,对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进行精减,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将撤销的村卫生室村医就近安排工作,对退出岗位且未参加养老保险的村医发放生活补助,建立生活补助动态调整机制。打破界线强“激励”。建立差异化补偿机制,对能力强、业务量大的建制镇中心卫生院,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保障,推进落实“两个允许”。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薪酬分配机制,打破身份等限制,将业务贡献与个人收入、职称晋升挂钩。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