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1月 14日 星期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思广益聚合力 建言献策促发展

——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 本报记者 黄小芹/整理      

    打造创新产业新高地

    市政协委员 陈仁

    聚力发展创新产业是科技城践行国家使命的必由之路,是我市主动融入成都经济圈、实现产业错位互补一体发展、提升产业能级和城市品质的具体行动,是精准发力激活我市科技创新资源并集成于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建议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尽快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创新产业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6大创新产业发展规划,将年度财政专项资金计划安排聚焦于创新产业发展,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为创新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同时,建立务实的工作机制,将创新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领导小组职能或新设专门的领导小组,完善成员单位,组建相应的6个创新产业工作专班。建立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激发广大干部投身创新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

    市政协委员 范宗荣

    去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印发了文旅发展30条意见,明确一枢纽、三精品、全域示范的发展格局,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为推动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有力保障。

    建议将绵阳文旅发展格局融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规划等,确保发展有蓝图并一张蓝图绘到底。江油应主动出击,将建设李白文旅精品线路与四川省枢纽性文旅发展基地一体化实施。率先打造三线记忆文旅精品线路,引导旅游机构整体宣传、打包推介。同时,李白文化产业园要主打研学旅行的方向,优化展陈和导游系统,提升李白诗歌小镇智能化建设水平,增强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白马西羌线路要以藏羌文化走廊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促进山区旅游经济发展。

    树立“川猪”产业新标杆

    市政协常委 贺强华

    生猪产业一头连着城乡发展“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增收“钱袋子”,对于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化和产品附加值,着力打造全川乃至全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标杆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具备。

    建议抓紧组织相关部门加强引导,让社会资本在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基地建设,优质、特色的猪肉产品研发及加工,生猪交易市场完善及拓展等方面加大投入。将三台、江油、盐亭、梓潼作为生猪核心产业带,建立现代产业园区,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生猪养殖示范场。发挥生猪产业研发优势,形成西部领先的科技研发标杆,发挥生猪交易平台优势,逐步建成生猪产业网络平台标杆,发挥养殖模式多样的优势,发挥生猪产业实力雄厚优势,打造生猪产业品牌标杆。

    激发各类人才新活力

    市政协常委 张恩阳

    近年来,我市通过人才专项资金引导和带动,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及其研发团队,为重点企业引进培育了一批推动企业发展的创新研发团队和技能技术领军人才团队,引进和支持了一批解决重大产业核心技术问题、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抢占新兴市场的高层次创业团队,人才工作成效显著,人才环境大为改善。

    建议在继续做好高端人才引进工作的基础上,扩大政策覆盖面,构建科技城企业人才库,优化科技城人才政策,搭建科技城人才之家,增强人才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人才流动的能力,人才之家通过手机推送各类政策和活动信息,在人才之家定期开展专项人才交流联谊活动并随时收集并报送人才的意见和诉求,着力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人才结构合理、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人才环境。

    强化被撤乡镇公共服务

    市政协委员 谢普

    目前,我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稳步推进。如何有效应对被撤乡镇公共管理服务功能弱化问题,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是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应有之义。

    建议完善中心镇区及旧有集镇的区域中心功能。保留提升旧有集镇的现代服务,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促使其由原来的乡镇行政管理中心演化为与中心镇区相互呼应的新型乡村公共服务中心。在实施新的乡镇行政区划过程中,可采用“优先发展中心镇区”的倾斜政策,使中心镇区加快发展成为全乡镇的综合中心,将旧有集镇规划成为新乡镇的副中心。建议分类引导、统筹规划教育卫生资源。合理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加强教育资源整合调配。保留镇乡撤并后的原镇乡卫生院作为建制镇乡卫生院的分院,按照规定在行政村保留或设置“村卫生健康室”。

    推动孵化机构可持续发展

    市政协常委 徐汝金

    调研中发现,当前孵化机构发展存在部分孵化机构发展机制不优、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建议完善引导机制,明确对民营孵化机构的支持政策,推动民营孵化机构向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对孵化机构拟定个性化的行业服务标准,统一服务方式、服务方向,形成统一的服务品牌,逐步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考评体系。加强引导,推动孵化机构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筛选入孵项目,培育初创企业。组织专业力量对全市孵化机构的主要人员进行培训,引导不同类型的孵化机构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和本地资源共享水平。组织带领孵化机构主要负责人走出去,学习先进思维,引入先进理念。引导孵化机构和高校、科研院所、各大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增强科技和投融资供给能力。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市政协常委 赵奎

    当前,我市政商关系总体呈良性发展态势,但部分党政干部和企业家对于政商关系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

    为进一步构建和谐政商关系,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建议树立“风向标”,改善监督形式、优化监督机制,大张旗鼓曝光不作为、宣扬敢担当事迹,树立风清气正、交往有道、和谐高效的政商风气。明确“边界线”,建议出台“规范政商交往推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工作意见,明确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列出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及原则、规矩和界限,理直气壮给企业“扎起”。领导干部定期深入企业调研,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健全完善重点企业联系帮扶机制,鼓励各级干部主动参与企业活动,增强企业对干部的信任,解开政商交往“心中结”。

    挖掘讲好绵阳文化故事

    市政协委员 王平洪

    李子柒短视频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慢生活”的向往,“李子柒现象”也折射出文化生活新需求,提供了文化展示新思路,展现了文化传播新方式。

    建议厚植土壤,让更多特色文化涌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到科学精神、民族民俗文化,小到传统农耕、插花布艺,从民间广为收集,认真梳理,挖掘更多的特色文化素材和文化创意产品,把“李子柒现象”转化为绵阳现象。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推送绵阳文化故事,做好绵阳文化营销,努力形成中国文化传承在绵阳、中国诗意家园在绵阳的文化印象和文化共识,引育更多流量资源和文化创作团队集聚绵阳,创作具有绵阳灵魂的故事,提高绵阳文化软实力。打造新媒体产业园,制定针对新媒体发展特有的扶持政策,吸引大型新媒体平台入驻新媒体产业园。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