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9月 19日 星期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时代同行汇聚共襄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绵阳市政协事业发展回眸

    □本报记者 袁媛

    每一段灿烂的航程,都会在历史长河中镌刻下闪光的印迹。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奋进,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

    壮丽70年,同行34载。1985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绵阳撤地建市发展的脚步,绵阳市政协事业扬帆起航。

    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历经七届的绵阳市政协,始终坚持与党政工作合拍,与人民利益同行,与时代脉搏共振,高奏“团结、民主”的主旋律,留下“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坚实足印,成为推动绵阳改革、发展、稳定和民主进步的重要力量。

    70年栉风沐雨同行路,34载携手奋进同心歌。这幅恢弘的时代画卷,既记载了绵阳不平凡的发展轨迹,也见证着绵阳市政协在发展进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描绘出协力同行、共襄伟业的美好明天。

    这是紧扣改革发展,履职尽责的使命担当——

    围绕中心议政建言以高质量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

    1987年,在我市杨家、龙门等4个乡镇,一场送科技下乡的大幕开启。市政协开展科技承包,在乡镇建立科技示范户989家,并于1992年将范围扩大到全市22个乡镇。

    1998年,一次有关深入实施“科技兴绵”战略的大讨论在市政协三届十七次常委会议上展开。会上形成建立科技创新机制、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2018年,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踊跃助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参与全创工作达3739人次,牵头各类全创项目93个,撰写大会发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902条。

    3次以科技为主题的生动实践,仅是市政协以推动科技创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科技城建设的19年间,市政协围绕科技城发展规划、深化科技与金融合作、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等热点、难点,深入调查研究,完成市委重点课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积极建言献策,为科技城加快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靶心”为向,有的放矢。34年履职历程中,市政协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广泛汇聚团结奋进正能量,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多元高效发展越来越被重视。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市政协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会展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文旅产业融合等,开展专题调研;聚焦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召开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推动银企合作,在强化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等方面务实建言,推动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这样的履职热情还体现在助推区域协调发展上。紧扣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重大战略部署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畅通对外开放合作通道”的部署安排,去年,市政协主动与成都、德阳等地政协加强对接,助推成德绵动车增开加密多对班次,提前首班发车时间,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并协同相关县(市、区)政协围绕绵遂内铁路立项建设组织视察,联合沿线政协力量积极向上呼吁和争取支持,推动绵遂内铁路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以高质量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些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调研视察活动,站位高、思考深、措施实的意见建议,为绵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这是坚持推陈出新,合力打造的创新实践——

    发挥优势增进共识践行政协协商民主新要求新使命

    2017年7月20日晚,一场一个半小时的《对话·提案去哪儿了》大型直播节目,拉开了绵阳市政协将提案办理协商过程公开、办理协商结果公开、对提案办理进行公开评议的“两公开一评议”工作的序幕。

    提案办理协商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为让协商民主既“开花”又“结果”,市政协在全省首创提案办理全媒体现场直播节目,连续举办至今,确保了提案办理的实效,促进了协商成果的转化。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是各级政协组织必须面对的重大考题。在市政协的探索实践中,大力推动协商民主建设无疑是回应时代考题的一个重要答案。

    行动是决心也是证明:多年来,市政协积极探索创新,配合市委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中共绵阳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工作的意见》,坚持与市政府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与市人大的沟通联系,积极组织全市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围绕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协商议政,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形成了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议政性常委会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为常态的政协协商民主新格局。

    此外,市委、市政府、市政协联合制定年度协商计划的机制趋向成熟,市政府建立了与市政协经常性的工作协调机制,政协履职制度化保障更加有力。公民代表旁听政协常委会议制度也得以建立,进一步拓宽政协协商民主渠道,提高了公众参与度,更好地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

    而在2015年我市成为全省首批具有立法权的城市后,市政协又及时制定《绵阳市政协立法协商规则》,组织政协委员围绕《绵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草案)》《绵阳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绵阳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草案)》等深入开展协商,有效促进地方立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夯实了地方立法的社会基础,增进了地方立法的公众共识。

    协商民主活动的广泛开展,有力展现了市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一大批协商成果直接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推进之中,也极大提振了各方践行协商民主的热情。

    这是恪守为民情怀,增进民生福祉的履职重点——

    扶贫助困改善民生倾力促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全市政协委员、政协干部累计做好事实事1.2万件以上,个人(民营企业)捐助资金1.02亿元以上,帮助协调各类资金20.35亿元,受惠群众达304.05万人次……

    这组数据,来自2018年全市政协系统“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开展情况年度总结报告。它集中展现了去年一年全市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踊跃投身脱贫攻坚,出钱出力出智,为推进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贡献的政协力量。

    言为民所建、策为民所谋、力为民所出。34年来,市政协始终把履职实践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紧密联系,恪守为民情怀,危难时刻勇于担当,聚焦民生热点难点,积极回应百姓呼声,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市政协履职的主要方向之一。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绵阳受灾之重、范围之广,亘古未有。市政协机关临危受命,负责全市应急救灾的物资保障和社会捐赠接收工作,简捷、高效、准确地把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运来的上万种共计5.4亿元的救灾物资分发到灾区和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有效保障了10多万救灾队伍、数百万受灾群众、30多万伤病员急需的物资。在抗震救灾期间,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委员企业共捐款6500余万元、捐赠物资折价1.73亿元,并积极参与灾后重建,伸援手、献良计、送温暖。

    这是“人民政协为人民”的赤子情怀,让委员的心与群众的心贴得更紧,让政协和百姓的距离靠得更近。

    聚焦脱贫攻坚,全市政协系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投入“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精准对接帮扶需求,精确采取帮扶措施,精心开展帮扶活动,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紧扣推进城乡教育均等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市政协积极开展调研视察、项目扶持等活动,组织多层次协商,提出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助推了一批热点民生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征程万里风正劲,初心如磐再扬帆。站在新起点,绵阳市政协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在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伟大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谱写着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