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7月 14日 星期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级非遗:

桂华斋米花糖工艺

    桂华斋米花糖(又名武都米花糖),历史悠久,食品文化积淀丰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川西北地区,主要是在老绵阳地区广为销售,成都、德阳、南充、广元、遂宁、重庆都有销售,也曾随四川省政府举办的博览会、展销会、五省十六方举办的西交会远销国内数十个省市自治区。

    关于桂华斋米花糖的历史渊源,在《江油县志》中有过记载:“民国8年,由陈华廷、许桂元合伙投资在江油县原县城武都开设桂华斋,生产米花糖、藕片、桃片、花生粘等各种点心及蜜饯,所产米花糖色白味甜,酥脆化渣,年销售量曾达到1.7万公斤。”“桂华斋”尤以米花糖品质特佳,受到了群众的喜爱。当时桂华斋聘请的糖工技师王锡山,其制作米花糖技艺已经祖传三代,手艺精湛,传名于相邻各县。

    目前,桂华斋米花糖工艺已经传到了王德虎、张友伦手上,其所生产的桂华斋米花糖和市场上销售的米花糖虽然外型相似,但桂华斋采用的是祖上留下来的传统制作工艺,讲究认真选择原料,选用优质糯米、优质菜油、优质白糖、饴糖、花生等,经过蒸、露、晒、冻形成阴米,然后通过治油、熬糖、油酥等制作优质米花糖精工细作,注重色、香、味、形、质,其色泽白净晶莹,造型悦目,吃起来入口化渣,口感好、质地佳,老少皆宜,具有川西北地区风味食品的重要特征,其产品如今远销各地。

    目前,桂华斋米花糖成了江油的代表性美食,其制作工艺也成为了绵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本报记者 郑金容 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