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洪萍生于1955年,从事美术教学30多年,退休后致力于剪纸技艺的传承。目前是绵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绵阳市安州区非遗剪纸传承人。
汪洪萍从小喜欢美术,当知青时经常利用空余时间,临摹了很多自己喜欢的剪纸,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如窗花、喜花、动物和人物等剪纸,送给当地的父老乡亲和自己的亲朋好友。为提高剪纸技艺,汪洪萍主动参加安州区文化馆举办的中小学教师美术培训班,听剪纸老师高一旭讲课,随后又听过徐洋老师系统的剪纸讲座和培训。在两位大师的谆谆教导下,汪洪萍的剪纸技艺有了质的提高,打开了她创作题材的思路,丰富了剪纸的表现技法,随后创作出了一些令大家满意的剪纸作品。
汪洪萍创作的剪纸作品《回娘家》被编入《绵阳市非物质文化少儿读本》;剪纸《大美安州》(四幅)被选入“四川第八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民间工艺美术展”;剪纸《和和美美》被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选送到第十六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参加评选;国宝大熊猫《母子情》(剪纸)参加了中国双宝四川名片大熊猫金丝猴科学发现150周年巡展。
作为安州剪纸的非遗传承人,汪洪萍经常参加非遗传承活动。如为安州沸水“箱几”度假村工作人员培训剪纸,参加安州区镇政府组织的“送文化进社区活动”。如今,汪洪萍有了自己的剪纸工作室,更多人通过汪洪萍学会了剪纸这项传统技艺。
(本报记者 郑金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