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我们的大脑里隐藏着一个“温度感受器”,既能令我们感知冷暖,还能左右我们的思考。究竟这个神秘的“温度计”是一个怎样的操作?大脑到底如何控制我们的体温调节呢?
科技发现
室温影响思考室内没有空调的大学生,比有空调的大学生脑子转得慢
为什么阳光与海滩总会令人感觉“快乐”?那是因为气候寒冷的冬天容易让人心情郁闷,而热情洋溢的盛夏,人们活力倍增,心情自然就会变得更好。然而不久前却有研究提出了新的结论——夏天或许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轻快”,可是却会让我们的脑袋变得更“笨重”。
这个说法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研究报告,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如果我们的体温迅速升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该结论得到实验数据的支持,只要大脑内部温度升高1~2摄氏度,脑功能就会受损。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发烧的时候,都会感觉昏昏沉沉,脑袋“很重”。
为了弄清楚室内高温是否会损害人的认知能力,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专家召集了一批健康的哈佛大学生,让他们分别居住在有空调和没有空调的寝室中,随后测试他们的认知情况。结果发现,比起有空调的学生,那些没有空调的学生的大脑变得略为迟钝,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而他们工作记忆的能力也出现下降的情况。
“我们的智商是空调给的。”曾有人这样戏言道。负责任的研究者们还在实验室里,精确地测量出温度对脑功能的影响,就算室温上升仅仅6摄氏度,我们“怕热”的大脑也会开始拒绝思考。
专家解惑
热晕了!这是有科学道理的高温会令我们“变笨”,但运动不会
在美国的某个小镇,只要当地气温升高0.56摄氏度,需要复杂计算的刮刮卡销售额,就会下降594美元;而那些不需要进行计算的彩票销售额,并不会随着气温波动。来自弗吉尼亚大学和休斯顿大学的研究者们对于这个现象深感好奇,在他们收集完全年的销售数据后,得出“在炎热的气候中,人类的大脑会运转失灵”的结论。
那么,究竟气温是如何影响大脑运作的呢?“人体的体温是指我们体内内部的温度,即‘内脏温度’这个核心温度,正常人的核心温度是36.7摄氏度,当核心温度增加1.2摄氏度时,通向大脑的血流量就会减少。”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神经生理学教授蒋斌教授说,大脑的正常运作,尤其是涉及到复杂的计算和认知,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需要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当供血和供氧不足的时候,势必会导致大脑的功能降
低,认知功能就会下降。炎热的夏天,人们思维能力下降,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被‘热晕’了。”
众所周知,除了周遭的温度之外,运动也会使身体变热,难道运动也会使我们的大脑“运转失灵”吗?对此,蒋斌教授说,运动时由于心跳加速,血流也会跟着加快,这样反而有利于散热。运动锻炼不但不会让我们变得迟钝,相反还会刺激大脑产生新的神经细胞。
广东人怕冷,东北人怕热?大脑有个“温度感受器”
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每当季节变换的时候,周围的人对温度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要知道,负责感受外界温度冷暖的部位,并非仅仅只有裸露在外的皮肤,潜藏在大脑里的“温度感受器”,也在“嘘寒问暖”中则扮演着不可小觑的角色。
在每个人大脑的下丘脑前部,都有一个“中枢温度感受器”,那里分布着“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能感知大脑内部
的温度变化,是我们体温调节的基本神经中枢。
比如说夏季时的高温会引起我们血液温度升高,那么“下丘脑”这位负责调解体温的“指挥官”,就会发出指令,使毛细血管扩张以增大散热面积,汗腺分泌汗液,这样便能
带走热量;而我们在冬天之所以容易起鸡皮疙瘩,也是因为身体听从了“下丘脑”的指令,让毛细管收缩从而减少散热面积,同时汗腺分泌减少以维持体温之需。
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事实上,每个人对于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都是不同的,对于冷热变化的敏感度也有所不同。正因为我们脑子里有“温度感受器”的存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怕冷、有些人怕热,比如广东人怕冷,东北人怕热。这种对于温度的不同感受,与每个人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息息相关。
延伸阅读
“过冷”或“过热”会让我们产生痛觉
喝一口冰水可以缓解牙痛,冰水的刺激盖过牙齿原本的痛觉感觉,从而分散了对牙痛的关注。而如果温度过高过烫,同样也会刺激到我们的感官——滚烫的热水会让我们的皮肤产生灼热感,甚至疼痛感。有研究发现,温度除了让我们感觉“热痛”,有时候还会让我们感觉到蚊子叮咬般的“痛”和“痒”。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们躯体皮肤和内脏的黏膜上,分布着大量游离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分别感知冷暖觉、触觉、压觉和痛觉等。由于痛觉感觉神经的“感知阈值”比较高,轻微的刺激会首先兴奋,引起相应的感觉,比如说感知冷暖、有触碰感和压力感;但受到超强刺激时,痛觉感受神经就会兴奋,从而引起痛觉。对于温度小范围的变化,痛觉的感受器虽然不敏感,但只要遇到过冷或过热的刺激,它们就会被激活,并把信号传输到大脑,从而让我们感觉到“痛”。
换句话说,当被热水烫了以后,痛觉感受器就会发出预警,所以我们才能感觉到烫,并做出相应的躲避动作。
痛觉是一种生物学保护性反应,使我们能够对有害刺激产生相应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地排除有害刺激——无论是过度冷还是热刺激,都会令身体产生痛觉,这样我们才得以在“危险”面前,及时“收手”。 (黄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