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6月 9日 星期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庄严慎重的端午

    □李国芳(平武)

    爷爷是个古板的人,说话做事讲规矩,方正的脸上很少有笑容。

    明天端午了,煮点肉吃,饭桌上爷爷安排。婆婆不说话,知道是跟她说的。搁下碗拿来菜刀。爷爷打开他的房门,点燃油灯,掀开柜子。婆婆进去,两人嘀咕比划半天,切了一刀肉(席桌上蒸肉的宽度)出来,爷爷说,今年年成不好,不是干就是涝,怕是天要收人,省啥子哦,这块肋巴也煮到。捏块三指宽的腊排骨跟在后头。

    下午,婆婆泡好酒米,把捡来的笋叶子洗干净,开始包粽子,包成三角形,用麻绳扎好。我和小弟在抓石子儿。爷爷说,洗手,包粽子,女娃子要学到做。我走进厨房,跟婆婆学,小弟也要包,爷爷喊他学划篾,儿娃子莫往厨房钻。

    端午节那天,天麻麻亮,爷爷就吼我和小弟起来,出去游百病。说是碰了端午早上的露水,一年没病。爷爷说端午节神仙显灵,百草都是药。叫我们扯些牛耳大黄、夏枯草、车前草,回去熬锅水洗澡。爷爷还带着我们到地埂上,扯艾蒿,就是端午艾。最后跑到水井坡扯石菖蒲,爷爷专门栽了一大片。扯回去艾蒿菖蒲扎成一束束,挂在门框上。端午艾干了叫陈艾,是药引子。娃儿肚子疼、扯风,老人扯一把艾叶,嚼碎了渡进去,卡住腮帮子逼到咽下去,娃儿一会就不哭不闹了。菖蒲疙瘩爷爷掰下来,和早已买好的雄黄泡酒,酒红艳艳,散发出奇特的味道。爷爷端起杯酒,蘸在手上,门前房后洒了点,口里念念有词。我和小弟看着,不敢吱声。

    婆婆也是一早就忙起了。中午,婆婆切好肉,蒸肉一碗十片,排骨砍得长短匀净,装在白底蓝花瓷盘里。婆婆总能添一两个素菜,凉拌野苋菜、炸茴香子,腊肉汤里煮了豇豆,凑成了两荤两素一汤。中间还有一大盘白生生的粽子,淋了熬化了的红糖水。

    我们家的教育很严格,爷爷坐上席,我和小弟只能坐下席,规规矩矩地,手背在后头,不敢先动筷子。等大人都到齐了,爷爷举起筷子,说吃,我们才拿起筷子。不敢挑过河菜,不敢在碗盘里翻过来翻过去,只能挑自己面前的菜,眼睛还不能东瞟西瞟,只能正视前方,看准了才敢下筷子。粽子不能挑一个,只能用筷子夹一小块。吃的时候不能吧唧嘴,不能说话,食不言寝不语。好好的饭菜,我们却吃不饱。爷爷还必须让我和小弟喝一点雄黄酒,说是辟邪,酒很辣很难闻,不敢抱怨,只好强咽下去,眼流咕嘟的。爷爷又蘸点酒,点在我们额头、手臂。仪式完成,爷爷手一挥,散了,我们才可以溜下桌子。好在婆婆心疼我们,跑一转回来,总会拿出事先留在厨房里的一点好肉慰劳我们,我和小弟躲在草楼上,一丝一丝地撕了,放进嘴里嚼,终于尝到了过节的味道。

    这是记忆中的端午。我们不是水乡,没有赛龙舟。老人们和屈原不熟,也没有哀悼这位爱国诗人。我们的端午表达的是敬畏,对生命、自然万物、甚至未知力量的敬畏,这敬畏用古老的仪式来表达,以求免除蛇虫之患、疾病纠缠。我曾经反感这些仪式,讨厌古板的爷爷,可多年后的今天,我无比怀念,怀念那庄严慎重的端午。

上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