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田明霞
杜勇巡护的关坝自然保护区,地处平武县木皮藏族乡,这里栖息着野生大熊猫等野生保护动物。担任保护小区的巡护队长的他,在父母、妻女的支持下,一直守护着家乡的青山绿水。近日,杜勇家庭因在“绿色洁美”方面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家人支持护林有方
1974年出生的杜勇,是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人。关坝人世代靠山吃山,全村所属林地有2万多亩,耕地较少,村民们靠进山打猎、采药等为生。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采伐、樵采、垦殖和过度放牧,大面积的原始森林退化成了次生林,还有不少野生动物也销声匿迹。
20多年前,杜勇和邻乡姑娘赵文英结婚后,便外出打工,自学隧道钻工,收入也不错。妻子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2010年,杜勇一家从关坝山上搬到距离村部不远的河坝。2016年,为照顾患病的八旬父亲,孝顺的杜勇决定留在家乡。此时,成立不久的关坝流域自然保护小区正面向村民公开招募巡护队长,杜勇便去报名,并被群众选举为巡护队长,每个月领补贴1000元。
2018年,九绵高速公路的部分标段在木座乡开工,隧道钻工找到杜勇,让他去打钻,月薪6000元。杜勇思来想去,拒绝了这份工作。对于丈夫的选择,妻子一直很支持。
杜勇担任巡护队长以来,协调组织了老河沟、关坝村以及新驿村的三地联合巡护。去年冬天,他带领巡护队员从新驿村往老河沟翻越的过程中,路遇暴雪,补给不足,杜勇冒险在前开路,把大家安全带到目的地。
2018年,关坝巡护队员首次面向全村公开招募了27名巡护队员,由杜勇安排协调。去年,巡护队在流域内共进行6次常规巡护、17次专项巡护;收缴猎套、铁夹、钢丝套54件;巡护队与村民一起进行鱼类夜间巡护75次,阻止钓鱼、电鱼、网鱼20多起。
坚守岗位守护家园
在巡护队员的努力下,关坝流域的环
境逐渐改善,以前“光秃秃”的山头现在布满了绿油油的植被,村民们养殖的大山蜂蜜十分热销,大家的收入也增加了……这都让杜勇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
杜勇和队员们巡护的关坝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山系重要的大熊猫走廊带区域。因紧靠着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余家山县级自然保护区以及老河沟民间公益保护地,关坝自然保护区成了连接岷山大熊猫种群的枢纽。
5月28日下午,杜勇巡山回家。在此前的一周内,杜勇带领队员,把关坝保护区的寨子沟、中沟和红岩背沟林地里的水源和野生动物都巡视了一遍,还更换了安装在保护区内的红外相机的电池。最让杜勇高兴的是,每个区域放置的红外相机已拍摄到几十种动物的有效图片,包括大熊猫、金丝猴、黑熊、斑羚和羚牛等。以往几乎绝迹的野生动物,如今在山里留下了不少生活痕迹。这次巡山返回的路上,杜勇还亲眼看到了金丝猴,并用手机拍摄了视频。
杜勇告诉记者,他的工作计划是:4月至5月,重点巡护苁楼等药材;6月防天麻被盗;8月至9月是动物迁徙的季节,为羚羊保驾护航;5月至10月,巡护队要在河边看守鱼苗,保障冷水鱼石爬鮡洄游产子;9月至12月,队员们轮班去巡山反盗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