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培松(绵阳)
一个人终身热爱一件事情不容易,而终身热爱一件事情还能把它做出成绩、做出影响、做到让他们能力所及之处都能形成交口称赞的共识,更是难上加难。刘家彬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优秀的校长、优秀的教育家。
和刘家彬校长的认识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游仙初立,城市教育亟待振兴,富乐中学应运而生。谁来入主这样一所崭新的学校,以什么样的办校理念,在绵阳基础教育强者林立的生态下把富乐中学办成怎样一所学校来满足群众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呢?当时区委、区政府认为要开拓视野、唯贤是举,首先要选好这个学校的当家人。
最终,渐渐淡入人们视野的这个人物就是曾担任过绵阳二中校长的退休老教育家——刘家彬。我当时正是首届初中新生之一的家长。富乐中学在刘校长的精心培育下,脚踏实地地一路走来,经过一届一届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如今已成长为绵阳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这已是后话。
前几日,一位红光满面的老者杖藜而至,手中抱着一本打印文稿。来者正是家彬老校长,他手中的文稿是张仁诚老先生编撰的《绵阳二中鼎盛时期史略》,嘱我作序。其言之谆谆,深以为敬。当时心下就冒出一种感慨:绵阳教育在四川乃至全国能有今天风景独好的局面,当其时也,当其人也!
本书作者张仁诚先生,原来是涪城区教师进修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先生本就是一名终身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培训的知名教育家,其文学方面的成就具体表现则在于他上世纪90年代所著的长篇小说《教育城》和碑刻于绵阳高墙深院和景区、广场的众多辞赋。有趣的是,在绵阳中小学教育界别人则把他对教育的精诚、对教学的见解、对后进的提携几乎有口皆碑。
捧读《绵阳二中鼎盛时期史略》,在张仁诚先生的笔下,刘家彬作为一个活脱脱的优秀教育者形象丰满地呈现:刘家彬治乱班、育优生、抓尖子;刘家彬抓根本培养优秀教师团队;刘家彬抓教育改革和创新性教育等等等等。这些既是刘家彬作为园丁形象的生动写照,也应该理解为张仁诚教育理念在实践过程中的反映,二者相辅相承,珠联璧合。张仁诚先生在行文走笔中那飞扬的意气大概也得之于此吧!原涪城区委副书记李多万曾对二中和刘家彬校长的工作给予过肯定。他说,“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一位好的校长应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家彬同志是我区校长的楷模,为涪城教育立了一大功。”此言甚是!教育的根本是教师,抓教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社会要前进,要进步,全靠人来推动,特别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本领的优秀人才。“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说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的完好程度是不偏不倚,处于正负零的位置。要让他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并有能力去为社会服务,带领社会进入理想的境界,就必须经过教育。教育就是承续和改变。书中写道,刘家彬在抓教师队伍建设时说:“我们抓教师队伍建设,可以说立意高。办学校,需要大楼,但办好学校,出好效益不在大楼,不在大纲,不在教材,不在生源,而在教师。学校是以人育人,教师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他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一批批优秀的教师通过严格选材的招贤纳士走进了二中,一批批教师在“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的坚持下实现了自我成长。沈明德老师在他回忆二中经历的文章中深有感触地写道:“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他说的是刘家彬,刘家彬好就好在对教育过程完全彻底的通透,他不满足于此时此地的原地踏步,而倡导创造性地做教育。教师是基础、基础夯实了,教育的实践就顺理成章了。为提升初中英语教育,他善于借风扬帆;为克服数学教育这只拦路虎,他推广梁庆凤班内分层教学法和杜存谦变式教学法;他是最早实践“公平教育”的人之一;在校风建设中,他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差生转化是教育工作中最为头痛的事。针对压低分数的“差生”这个“秤砣”刘家彬的绝招是以“情”化人,以“闪光点”去激励人,这一招果然灵验,最终,“差,只属于过去”(刘泰福老师语)。那些因为差得到老师更多关心和教育的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迎头赶上,而且长大后也是知恩感恩的人。教育如果不能促使现状最终改变,那么这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刘家彬成功地做到了。而绵阳二中也因此迎来了它的辉煌和鼎盛。
今天的刘家彬已是年逾八旬的老人了,一个好汉的当年勇在他自己谦虚地看来已是不值一提,他更多记挂和骄傲的是他所领导下那一个教育团队和今天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也是刘家彬为人处事的君子风度和责任担当。他对过去的不愿更多提及和别人依然记得,且要把它整理出来作为史料示人,正是刘家彬在绵阳二中多年坚持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后来者对为涪城教育事业作出过贡献的人的致敬,这两者都是涌动在我们身处的时间和空间中的正能量,我们都应该为这种风尚感到高兴。
张仁诚先生也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和刘家彬先生可称之为涪城教育“二皓”,所不同的是,他们都不是要把自己的能力和品行“隐”起来的那种人,那种“隐”,他们是大“隐”隐于“市”的“隐”。他们在年富力强的盛年孜孜矻矻,以教育济天下,而在退休之后,还是勤勤恳恳,不计名利得失地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着自己。以张仁诚先生如此高龄,本该含饴弄孙、观花听鸟,以琴为伴颐养天年,可他却辛辛苦苦跋涉于文山史海、往来于故交新知,编撰出这样一本独一无二的文史资料来,深以为赞。就在那天,接到刘家彬先生的电话,开口就是向我告诉一个喜讯:张仁诚老师被评为“四川省最美老人”!在电话中,刘家彬先生丝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其高兴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得奖。这些老人呀!我向来是不看重各种网络评选的,唯独这一个,我深以为然。祝贺张老!
已经说得够多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任重、其时促、其道远,只有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不分少长,努力同心,则“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有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值得信赖的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教育的明天、祖国的未来肯定会更加美好。
最后,祝张诚仁先生、刘家彬先生保重!是为序。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