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宁 文/图
眼下,正是农村“红五月”收割的季节。在经开区的乡间,随处可见飘扬着四川绿盼秸秆回收旗子的车辆在田间地头穿梭奔忙。“现在秸秆不能乱烧,多亏有了绿盼公司来回收,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正在田间捆麦秆的塘汛镇村民张大爷说。
张大爷口中所说的绿盼公司,是由三个大学生合伙创办的公司。
2016年,左宗虎、龚俊、左宗兵3个曾在成都一起工作的大学生,回到家乡绵阳创业。经过一番考察,他们把目标瞄向了当下新兴的无土培养基质及有机肥的生产经营,想通过现代工艺和技术将生活中产生的有机质废弃物加工成培养基质和有机肥,再通过自己擅长的电商销售出去,将原本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者无用的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
2017年,在各方面技术趋于成熟时,左宗虎、龚俊、左宗兵在经开区注册成立了“四川绿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同年,他们发现在农村农业生产中产出的大量秸秆成了一个比较头疼的社会问题。有些地方将秸秆收集了无法处理;有些企业将秸秆收集了制成机制木炭,但却因成本过高品质太差难以销售,导致企业难以经营。能不能把问题变成商机?经过取样和检测、试验,他们发现秸秆回收以后,可以作为培养基质和有机肥的原材料,再匹配电商渠道,就能有效解决一个地区的秸秆问题。
为让秸秆回收利用达到最佳状态,他们开始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坚工作,先后联合一些高校以及研究院的专家,历经数月,终于将秸秆的处理技术摸索出来,并顺利将新的技术运用于生产中。
从2018年5月开始,左宗虎、龚俊、左宗兵创办的四川绿盼公司,就成为了当年全区秸秆禁烧回收利用工作的排头兵。这一年,绿盼公司上下共出动人员30人,车辆20余辆,租赁场地20余亩,购买机械设备4台,在全区范围内展开了秸秆的全面回收工作。历经一个月奋战,最后回收秸秆800余吨。公司以秸秆为基础原料,通过系列环保措施及独特工艺处理后,制成花卉市场畅销的无土栽培新基质——“绿盼秸秆基质营养土”,并以“B2C”+“B2B”+“O2O”的电子商务模式,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销售,最终实现增收20多万元。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公司相继获得经开区“青年文明号”“优秀创业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创始人左宗虎去年还被评为绵阳市第四届创业能手。
目前又到了秸秆禁烧回收的关键期,公司专门成立了四川绿盼秸秆禁烧回收工作队,不仅增加了回收车辆,还新增了2台设备,一边回收一边粉碎。据了解,今年他们秸秆回收数量将达到1000余吨,预计实现增收同比增加20%以上。
秸秆回收利用,不仅帮助当地实现秸秆禁烧“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还将造成环境污染的秸秆变废为宝。绿盼公司在通过商业运作解决秸秆问题的同时,也为全社会的环保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据了解,绿盼秸秆基质营养土除了能解决秸秆问题,还在鸡、猪、牛养殖场动物粪便处理、污水处理站淤泥处理、市政绿化垃圾处理等领域有不俗表现。左宗虎表示,公司将进行充分的市场运作,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