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若雪)日前,全市残疾人双创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在51C+创客中心召开,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对双创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以及全市残疾人个性化培训相关政策进行了重点解读。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市残联还将以双创实训基地为平台更好地服务残疾人创业就业以及助力残疾人脱贫奔康。并以点带面,继续做好残疾人创业指导、困难帮扶等工作,重点抓好残疾人创业孵化服务和创业项目扶持工作,打造“双创”亮点。
我市残疾人“双创”工作如何开展?市残联创新模式,于2017年3月成立全省首个市级残疾人创新创业投资孵化服务基地——绵阳市残疾人“双创”空间。该“双创”空间融入全市5个残疾人专门协会和众多社会爱心助残组织,运用“互联网+企业”的定制模式,为全市残疾人提供了一个集创新思维交流、创业产品推广、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开放式工作和资源共享空间。
市残联同时还启动了“凝聚公益力量,助残创业追梦”的发展规划,涵盖包括残疾人创业帮扶、法律和金融服务、创业辅导、项目扶持计划、项目推广、技能培训、产品推介等11个助残项目。并以双创空间为原点,选取适合残疾人学习、就业的社会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残疾人实训基地,对双创实训基地和“51助残”帮扶项目统一标识,统一授牌,保证实训基地的高标准与实用性和帮扶项目的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