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安峥)四月的安州大地气候宜人,清泉镇白果村的川芎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乡亲们开启了稻田地里淘“黄金”模式。“一千多亩稻田与中药材实现绿色循环种植,去年产了300多吨药材,其中一多半出口到了越南,产值达到400多万元。”合作社董事长钟世能介绍道。这是安州区助力中医药产业纵深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安州区多举措提升中医药产业链强度,做大中医药健康产业,培植安州经济建设生力军。2018年全区中医药产业实现产值36.4亿元,居全市第一位。
安州区着力构建以中药材种植、现代中药制造、中医康养服务、健康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中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该区陆续流转土地2.7万余亩,推动川穹良种繁育基地、柴胡新品种引进基地等7个种植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乌药、重楼、川佛手等6味“道地”中药材种植。目前,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16.5万亩、年产中药材6.1万吨,实现产值7.2亿元。
近日,中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中心(CQCS)主办的“中国名优产品”评选结果公布,好医生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产品“好医生祖宗宝小儿解表颗粒”获评“中国名优产品”称号。“好医生”取得的好成绩,与该区在中药材种植、中成药品种培育、配方颗粒产业化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分不开。近年来,好医生与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医药院校合作,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康复新液、小儿抗感颗粒、桑姜感冒系列产品等优势中成药大品种培育,参与制定桑姜感冒胶囊、复方蛤青注射等标准5项,现已拥有中成药品种90余个、大品种10个,力争2020年培育中成药大品种20个。企业还积极打造配方颗粒产业基地,计划投资1亿元,采用国内先进的中药动态提取技术和连续低温真空干燥技术,建设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建成后配方颗粒生产线年处理中药材5000吨,现已完成第一批30个配方颗粒生产质量及工艺研究,生产许可批复后力争三年达产。
此外,安州区财政每年安排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推动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和四川天雄药业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开发中成药生产和中药材颗粒制剂项目,引进年生产加工中药饮片4000余吨和年提取加工中药材8000吨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线,推出活血消肿止血散、颈腰椎病熏蒸方等中药制剂30余种,使用率占专科病种诊疗人次的50%以上。
该区还依托“花城本草健康产业园”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出“千佛山—罗浮山温泉旅游度假区—金三鑫玫瑰种植园—中医药博览园”旅游线路,开展温泉康养、中药材采摘系列活动,年接待游客246万人次、总收入达9.5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