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4月 26日 星期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绵州新论

新时代基层“三农”工作的脉络思考

    □马辉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县域经济体来说,发展的“希望”在农村、“短板”在农村,发展的“最大需求”更是在农村。但当前基层“三农”工作存在诸多体制之“软点”、发展之“难点”、工作之“痛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明确基础优势,理清工作脉络,化现实“矛盾”为发展“契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基层“三农”工作的关键所在。

    聚焦“权责之重”,鲜明“重农、抓农、能干、肯干”的工作导向。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干部干事创业、锻炼成长的基本功训练基地。乡镇是“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直接“操刀手”,拥有“有限的权力”却承担“无限的责任”。有些地区干部选拔模式固化,乡镇一线干部身份受限、成长受限,奉献一线的愿望不强、本领不高,需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一要强化“主体责任”,明确乡镇党委抓“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考评清单,努力在夯实筑牢一线“指挥部”中真正做到“强县、实乡、带村”。二要强化“权责对等”,配强“三农”机构,建立健全高效畅通的联动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三农”重点工作和乡村振兴难点问题,打破“三农”工作长期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三要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明确“三农”投入在各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占比,并确保持续增长,打破涉农资金使用“碎片化”瓶颈。同时要进一步拓宽乡镇干部选任渠道,实行定向招录和“聘转录”,把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工作热情兼备的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和村干部等乡村工作者纳入干部体系。

    聚焦“强基提能”,补齐“理念、规划、人才、保障”的突出短板。伴随着农村人口外流,产业空心化、区位边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理念落后、规划不优、人才短缺、保障缺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桎梏。一要明确以发展中心镇中心村为重点,按照“以大带小、以强扶弱、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要求,突破自然村和行政村区划限制,把握土坯房改建、易地扶贫搬迁等契机,引导群众集中建房,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便民服务功能,打造新时代农村社区。二要坚定以壮大集体经济为取向,着力构建“村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联结机制,明确村党组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理顺党组织、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关系,确保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三要着力以吸纳人才提高待遇为保障,引导和激励优秀人才加入村“两委”,引导在外成功人士、退休教师、老干部等社会贤达回乡创业,在创新创业、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所长,奉献乡村振兴。

    聚焦“价值引领”,培育“自信、自尊、自爱、自强”的新型农民。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体现,只有全面实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受益主体,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一要把教育引导农民确立为基本原则,采取致富能手传经验、脱贫达人谈感想等形式,激发农民自主脱贫致富积极性;通过关心慰问、金秋助学等举措,落实落细民生政策,鼓舞农民追求美好生活;选树一批道德模范、孝亲敬老典型,多层次激发农民主体意识,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者、建设者、共享者。二要把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工作重点,围绕推进学法用法实践,深入开展法治宣讲,牢固树立农民法治意识,围绕凝聚权利义务对等共识,每年开展标兵评选表扬,引导农民加强奉献意识,实现农民参与基层自治、法治、德治全过程,确保组织力的覆盖面和到达性。三要把办好“农民丰收节”作为价值引领,让全社会认知农民真正是一种体面的、有尊严的、有成就的职业,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更好地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从而凝聚起广大农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中共三台县委书记)

上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