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灵越)科技城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又添新进展。4月12日,绵阳市政府、遂宁市政府签署《加快推动绵遂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内容涉及32项合作项目。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绵遂两市山水相连、人缘相亲。由于两市同为环成都经济圈和成都平原经济区的重要城市,在城际交通、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也联系紧密。此次“携手”,将充分挖掘利用双方在区位、资源、产业等方面的优势,以项目为纽带,实现两地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各类要素配置优化、区域发展良性互动。
整体来看,这一揽子合作项目总量达到32个。其中,既有两市之间的合作,还包括有关企业和相关地区的合作。从合作领域来看,涵盖城际交通、产业发展、开放合作、公共服务、污染治理等多个领域。从实施路径来看,这些合作协议强调不能“拉郎配”,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健全完善合作项目利益分享机制来打破行政壁垒,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以“推进开放合作”为例,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共赢,根据《协议》,绵遂两地将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和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规划建设三个方面,探索建设“货、车、人、企业、市场”等信息交换平台,实现物流资源共享,建设大数据平台。
将目光投向“交通”。作为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协议》将共建区域基础设施放在合作项目首位。其中,绵遂内铁路建设出现在合作项目第一条。“目前,两市之间只有绵遂高速公路一条直通道,加快铁路建设意义重大。”该负责人表示,《协议》提出,将推动绵遂内铁路尽快开工建设,并加快重庆经遂宁至绵阳高铁前期工作,共同争取国、省政策资金支持,将绵遂两地协同发展引向深入。
在公路建设方面,加快推进德阳中江至遂宁高速公路建设;民航建设方面,加快提升绵阳南郊机场营运能力和服务质量,拓展航线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面完成武都引水二期灌区工程和四川省蓬溪船山灌区工程建设,推动水利工程共建共享。
产业是经济之本,产业合作是城市合作的核心和关键。“当前,绵遂两地都在加快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双方产业互联、互通、互融、互补性很强。”该负责人说,《协议》提出加大产业务实合作,比如推动三台县、射洪县共同打造绵遂合作示范区;推动国、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合作;依托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绵阳)中心,积极筹备建立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遂宁工作站等。
“合作项目还包括加强公共服务对接共享、推动区域环境污染共治、推动规划对接和政策争取等。”该负责人介绍,涵盖了加强教育合作共建、加强医疗卫生合作、推动社会保障一体化、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等方面,标志着两地合作的领域在不断拓宽,既涵盖城市发展,也不落下民生所盼。“一条一款,皆是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动两市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的务实之举。”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协议》,两市还制定了《加快推动绵遂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在行动计划背后,还附上一张内容细致的表格,详细列出合作的项目、主要工作内容、时间进度、双方牵头单位、牵头领导等,既有路线图,又有时间表,还有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