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杜堃 记者 邓娟)记者昨(19)日从绵阳海关获悉,今年1—3月,我市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势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64.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3倍,同期四川整体进出口增长25.1%。
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快开放型载体建设,不断夯实开放型经济发展基础,努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我市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拥有出口加工区这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具备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基础和条件。目前,全市共有187家企业,与113个国家有贸易往来,进出口商品涉及744个税号,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喜人。据绵阳海关分析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市进出口外贸呈现出3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一是一般贸易占逾九成且快速增长,加工贸易保持良好态势。一季度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61.7亿元,增长1.4倍,占同期绵阳进出口总值的95.1%,较去年同期上升4.1个百分点。
二是民营企业为外贸主力,增速迅猛。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44.3亿元,增长9.3倍,占同期绵阳进出口总值的68.4%,上升53.1个百分点。
三是出口机电产品、化工类产品持续增长。一季度出口机电产品9.5亿元,增长0.9%,占同期绵阳出口值的65.1%;出口化工类产品3.9亿元,增长0.8%,占绵阳出口值的26.7%。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发展的重要保障。机构改革后,新的绵阳海关大力实施精准服务、智慧监管,深化通关监管环节“去繁琐”改革,落实“提效降费”要求,进一步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巩固压缩货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在减免税办理、一体化通关、多种形式税收担保等方面提供定制化服务,推动提前申报、运抵申报、自报自交、汇总增税、保证保险改革、互联网+海关等各项改革措施在绵落地,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33.08小时,同比压缩46.66%,外向型经济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在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中,绵阳海关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用好用足用活优惠原产地政策。今年一季度,绵阳海关共签发原产地证书515份、3033万美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29.72%、11.69%。“绵阳造”出口产品凭绵阳海关签发的各类优惠原产地证明书可享受进口国关税减免约184万美元,有力地推动了绵阳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