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台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把党组织建在脱贫产业链上、党员聚在脱贫产业上、党的活动融入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群众脱贫增收、集体经济壮大和企业加快发展,形成了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生动局面。
□唐和建 文/图
党建引领 主导产业蓬勃发展
郁郁葱葱的藤椒树布满田间地头,藤椒果粒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微麻的清香……走进国家级林业藤椒标准化示范区——三台县芦溪镇藤椒产业园,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通过党委、政府的宣传发动和村党支部带动,在五柏村、玉星村、永强村、永凤村、石河村整体连片发展藤椒7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群众3000余户,累计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人次。2018年,藤椒产业园区群众人均增收1600余元。”芦溪镇党委书记魏全刚介绍了藤椒产业园发展情况。
起苗、蘸浆、装杯、浇水……位于芦溪镇五柏村的藤椒产业园藤椒苗圃基地里,40多名工人正井然有序地劳作。“要不是这个藤椒,我们这个村的贫困帽子还难得摘脱哟!”芦溪镇五柏村2组老党员李树林一边劳动,一边感慨不已地说。
2013年的芦溪镇五柏村,全村574户2010人中就有贫困户152户382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6.5%,是省定贫困村。2013年,该村开始大力发展藤椒产业,经过短短三年的发展,2016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00余元,一举甩掉贫困帽,摇身变成美名远播的小康村。
芦溪镇五柏村脱贫致富的实例只是该县党建引领产业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行走在梓州大地,山上山下、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成片成片的藤椒林,也随处可见通过藤椒脱贫致富的群众。
“以前很艰难,我们花了3到4年的时间也只推广了一万多亩。2016年县委把藤椒定为‘3+2’主导产业之后,县委县政府和镇乡党委一发动,村支部一组织,我们的藤椒产业发展就起来了,预计到今年年底可以达到20万亩。”梓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华说起党建引领带来的发展变化,感慨不已。
“加强党建并不影响发展,相反还有利于发展。”4月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正谱在三台调研藤椒产业园发展和党建工作时掷地有声地指出。
为解决老百姓种植及销售难题,公司党支部以5个服务社为核心,700多个服务平台为支撑,全面实行社会化服务。通过“产业园区+连片贫困村”“示范基地+单个贫困村”“订单种植+插花贫困户”“资源经营、资金入股、劳务合作”等模式,构建起“6211”“7111”利益联接机制,形成“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动务工、自主经营、企业让利”等五大增收渠道,村集体经济年创收300余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
近年来,三台县把藤椒作为“3+2”现代农业体系主导产业之一,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采取县委推动、党委发动、支部带动、党员行动的模式,层层推动藤椒产业发展。全县每年召开藤椒产业发展大会,总结成绩、表扬先进、推广经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镇乡党委、政府大力发动,村支部积极行动,切实推动县委决策部署和藤椒产业总体布局落地落实,三台藤椒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5000亩以上藤椒基地6个,参与农户达12.4万户;通过村党支部带动,按照“党支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全县村党组织共领办藤椒专业合作社120个,组建产业联合党支部17个,建成藤椒种植党员示范基地27个,带动发展50亩以上种植大户84户,形成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合作社(协会)为纽带,带动千家万户共同发展的良性格局。
示范带动 脱贫奔康点多面广
“有台沃公司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我们只管好好干就是了!”在2019年三台县优质大米工程育秧现场会上,三台县建平镇银沟村3组的老党员银登杰铿锵有力地向现场村民发出了号召。大伙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干,努力脱贫致富奔小康。
种植优质大米是好事,但发展之初并非易事。2016年5月,台沃科技集团打算在建平镇银湾村、老营村建立稻鸭共育和中试基地,很多村民认为新品种、新技术处于试验阶段,不想冒风险,都不愿意流转土地、也不愿意试种。为打消大家顾虑,银登杰将自家的10亩地全部种上了粤禾丝苗水稻、台沃3577玉米、蜀麦126、台油603等台沃公司新研发的系列品种,通过科学管理,亩均增收500余元。银登杰的成功,带动四季村、老营村、芝麻村等周边村种植台沃新品种10000余亩。
在建平镇稻鸭基地和中试基地影响带动及台沃科技集团的大力推广下,全县稻鸭共育规模15000余亩,亩均增收800余元;台沃系列新品种、新技术覆盖面150万余亩,亩均增收300余元。新品种、新技术的全面推广,为百万三台农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三台,有很多像银登杰这样带头发展产业的农村党员。
潘宗伟以前是塔山镇白龙村11组的一名普通党员。2015年,为加快全村脱贫致富步伐,他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号召,采取铁骑力士“金猪代养”的模式,办起了年出栏5000余头生猪的美点牧业养殖场,吸纳贫困户剩余劳动力及残疾人用工70余人。同时为20户残疾贫困户量化股权15万元,残疾人没投一分钱,每年人均分红375元。在搞好自己产业的同时,他积极指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生猪产业,培育年出栏生猪500~1000头养殖大户15户,年出栏生猪50~500头养殖大户69户。在潘宗伟的带动下,该村年出栏生猪65000余头,成了远近闻名的生猪产业大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余元。2017年1月,潘宗伟被村民一致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近年来,三台县全面推广“金猪代养”扶贫模式,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搭台、金融机构支持、党员大户带动、贫困户参与”的模式,建成党员大户生猪扶贫示范场10个,代养场300多个,年出栏生猪30余万头。广大贫困户在当地党员大户的示范带动及指导下,通过适度规模养殖、入股分红、就近务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了增收脱贫。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的核心驱动力。为此,三台县大力加强党员脱贫示范工作,先后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46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4197家,参与农户15.2万户,带动农户20.5万户;培育产业发展示范党员143名,带动1400余名困难群众致富增收;在“两新联万村、党建助振兴”活动中,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345万元,助农增收4850万元。
为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力,全力助推脱贫攻坚,三台县还对全县52名第一书记进行调整轮换,为140个贫困村全覆盖选派驻村党员干部445名。大力开展“万名干部进农家”活动,为全县贫困户增派帮扶党员干部12300余名。认真落实省委“10万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工程”,培育村级后备力量3260名。
为全方位提升党员干部产业致富能力,三台县还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采取专题讲座、外出学习、现场教学和农民夜校等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产业技能培训,提升推进脱贫攻坚的能力素质。去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43期,培训党员干部31176人次,先后组织1790名党员干部到江苏、深圳等地考察学习,选派85人参加全省村级后备力量示范培训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