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锦辉)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绵阳窝窝包子因独特的风味,受到来自全国各地代表委员的青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我们接到服务全国‘两会’的任务,为做出原汁原味的窝窝包子,让代表委员品尝到正宗的窝窝店包子,我们专门协调窝窝包子传承人罗刚和罗军亲自掌厨,在关键工序上,依然坚持手工操作,保证面皮的厚薄、弹性、韧性恰到好处,让馅料各种材料分布均匀、入味均匀。”绵阳窝窝包子铺负责人李晓平说,“不管是在全国两会上,还是在寻常百姓的餐桌上,窝窝包子既要保证色、香、味、形,又要保持原有的营养价值,让大家吃的放心,吃得营养。”在全国两会期间,登上代表委员餐桌的还有“绵阳米粉”,李晓平表示将通过“窝窝包子”和“绵阳米粉”让绵阳特色及风土人情传播到全国,窝窝包子也将继续以独到的经营管理理念,让窝窝包子走出绵阳,走向世界,传播绵阳美食,展示绵阳魅力。
据了解,窝窝包子创始于清末,由一位叫房洪兴的人在城区名为窝窝店的地方(现绵阳翠花街口)开店而得名,主要经营面食和包子,以家庭作坊经营糊口,据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窝窝包子采用现包、现做、现吃的方式,让消费者看得到透明厨房,为消费者做放心的包子,其传统的制作工艺目前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