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3月 17日 星期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芙蓉溪,穿越时光的诗行

    □李资富(游仙)

    “人间八月秋霜严,芙蓉溪上春酣酣。”“人间三月春风好,芙蓉溪上迹如扫。”这是出自宋代诗人唐庚《芙蓉溪即事》中的诗句。

    芙蓉溪,是游仙的母亲河,发源于李白故里江油,由杜家河、战旗河两源水汇集于太平楼的三岔河,传说那是唐皇室狄娘娘与她深爱的杨状元阴居地,以沿岸繁茂的芙蓉花名成为花溪,奔流数十公里入涪江、嘉陵江、长江,进入东海宽厚的胸怀。如果有一天,你在大海里发现一滴水珠或在高原上发现一片雪花散发着芙蓉的清香,请告诉她们,她们的老家在李白故里,在游仙大地,她们的乡愁,是那花叶肥硕,色泽瑰丽的芙蓉花。

    芙蓉花,又名木芙蓉、拒霜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原住民。根据温度、水分变化,芙蓉花瓣内花青素浓度也发生变化。于是,有些早晨开放时为白色或浅红色,中午至下午开放时为深红色,这种芙蓉花叫“三醉芙蓉”“弄色芙蓉”。有些花瓣一半为银白色,一半为粉红色或紫色,这种芙蓉花叫做“鸳鸯芙蓉”。因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妃子花蕊夫人的喜爱,芙蓉花又被称为“爱情花”。我想狄娘娘杨状元在芙蓉溪畔写下凄美的爱情篇章,也是有原因的吧。

    芙蓉花为什么爱上芙蓉溪,我想,这是有缘由的。就像道家仙人李意期、针灸始祖涪翁爱上芙蓉溪一样。芙蓉溪地处四川西北,古巴国、蜀国交汇地,600平方公里流域与平原、高山、深丘等地貌毗邻。时而缓行、时而疾走、时而驻足,芙蓉溪在不宽不窄的山沟、不高不矮的山丘游仙这一浅丘地理中,书写着百里生态画卷。水顺山走,浪随湾行。一半山色一半水里,母猪壳、白条子、红尾子、草鲫鲢乌鱼,是芙蓉溪跳动的血脉因子。水草摇曳,碧波映月。手抚溪底恍如梦里,古石桥、石河堰、老码头、渔舟唱晚,是芙蓉溪经久的年轮。沿芙蓉溪居住,稻田、青瓦、鸡喊鸭;沿芙蓉溪行走,清风、夕阳、酒挽茶。早看鸟鸣晚听花,阡陌炊烟矮篱笆。这自然、随性、闲适,不就是道家追寻的境地吗?游仙游仙,游,是一种方式,仙,是一种境界。难怪,芙蓉溪被誉为“巴西第一胜景”,难怪成都汉代李意期遍寻道场多年后,来这里修行而得道。

    喜爱芙蓉溪的,又岂是李意期。三国刘备,从芙蓉溪下游左岸登上溪边东山远望,发出了“富哉,今日之乐乎!”的旷世慨叹,东山从此后改名富乐山。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在芙蓉溪下游右岸,修建了唐代天下四大名楼之首的越王楼,至今留存古诗150多首,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就是其中之一。到了游仙,李白不仅爬越王楼,还在芙蓉溪上泛舟,还在治平书院饮酒作诗。从成都到长安的古蜀道,从东津古渡穿芙蓉溪而过。游仙,是古绵州主要治地所在有1600多年的历史。因此,历代墨客骚人入川,都要在芙蓉溪畔的治平书院歇脚、喝酒、谈诗、会友。杜甫也不例外,多次入住治平书院,写下了“渔人漾舟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东津观打鱼歌》)等名篇佳句。后人为了纪念诗仙、诗圣在游仙越过时空的相会与芙蓉溪缘,将治平书院改建成“李杜祠”,成为全国唯一。到芙蓉溪和溪边景区游历的,还有陆游、文同、李调元等众多诗人。他们在芙蓉溪以及富乐山、白云洞、仙人桥、渔父村等留下精美诗歌数百首。

    “富乐山下荷依柳,芙蓉溪边歌满楼”。诗中写出了古时游仙的富饶,今天的游仙,何尝不是呢?沿芙蓉溪而上,一座新城屹立在游仙大地,人们过上了惬意、舒适的富足生活。以芙蓉溪命名的美食城、小区等,表达了人们对一条河流的致敬。芙蓉汉城、芙蓉金城、芙蓉小区……让一条河流,既在河床里流向远方,也爬上堤岸,融入人们美好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与习惯的一部分。

    当代的人们,更是喜爱芙蓉溪。其实,人们喜爱芙蓉溪这一条河,也许是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延伸吧。芙蓉溪下游左岸的沈家坝,如今居住着数十位艺术家,仅仅诗人,就有20多位,他们与芙蓉溪朝夕相处,气息相同。仙人桥两端,矗立着巍峨的博物馆和科技馆,一座联接历史,一座牵手现代。古人在芙蓉溪边写下了巴蜀辉煌的历史。现代人在芙蓉溪边写下的,是中国人挺起来的脊梁。是啊,那些高科技,那些尖端技术,承载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太多的梦想。芙蓉溪,也因为润育中国唯一的科技城,让自己的名字变得更硬朗、更锃亮。

    “白云深处碧溪流,渔父逍遥溪上头。”。时光如梭,岁月久远,散发阳光温暖的是芙蓉溪这一不朽的诗篇。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芙蓉溪这一来自远古的苍翠名字,早已是不老的神仙。芙蓉溪,你是一部历史,你是一条亘古的河流,永远没有尽头。

    “水国迢遥淡欲烟,芙蓉溪畔白云巅。”爱上一朵花,爱上一条河,爱上一块土地,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居住在芙蓉溪畔,不谈欢乐,不谈忧伤,不说喜悦,不说清愁。要谈就谈天空的雪花,谈远方的诗行。要说就说一条溪流的鱼跃浅翔,一朵芙蓉飘落水面婀娜的水墨或纸伞雨巷。

上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