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苏东华)26日,记者从市去冬今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实施五大举措,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控,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市空气质量同比改善明显,截至2月25日,城区环境空气有效监测56天,达标41天,同比增加13天。
据介绍,开年以来,我市大气环境质量同比改善明显,总体表现为“五降一持平”。截至2月25日,我市城区环境空气有效监测56天,达标41天,同比增加13天,达标天数比例为73.2%,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9个百分点。城区所监测的大气六项指标: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64.0微克,同比下降11.1%;PM10浓度为每立方米90.9微克,同比下降10.9%;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5.6微克,同比下降15.9%;二氧化氮浓度为每立方米34.7微克,同比下降0.6%;臭氧浓度为每立方米78.0微克,同比下降11.4%;一氧化碳浓度为每立方米1.2毫克,同比持平。
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我市狠抓“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工程,并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控,打好蓝天保卫战。以城市扬尘和秸秆管控为基础,加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严控工地扬尘,严查道路扬尘,加强堆场整治,疏堵结合,落实好市、县、乡、村四级责任体系,严控露天焚烧秸秆。
我市以形成污染减排能力为重点,推进3家水泥生产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砖瓦行业污染深度治理,继续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对一批重点企业限期达标整治;以“车油路”综合治理为路径,加强机动车污染整治,严格落实《绵阳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的相关规定,严查重型柴油客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违法排污。我市还以应对重污染天气为着力点,落实预案规定的重点企业错峰生产、压产限产、工地停工和机动车限行等强制性措施,构建专家团队,继续开展全市大气污染源解析,强化科学精准治霾,精准发力。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我市将以环境质量目标考核为标准,强化问责问效,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目标绩效的考核,对标考核细则进行扣减分数,并对未能完成约束性指标的县市区进行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