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2月 27日 星期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化营商环境 绵阳按下“快进键”

——《绵阳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解读

    □ 本报记者 郭若雪 黄小芹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亦是一座城市重要的发展基础。

    为企业当好“店小二”,为营商环境“放大招”。今年1月制定出台了《绵阳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即“优化营商环境35条”,条条透露出市委、市政府的深谋远虑,更折射出我市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的决心、信心、恒心。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绵阳按下“快进键”,没有“休止符”。昨(26)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印发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对35条政策措施进行逐项分解,逐一明确了牵头领导、牵头单位、参与单位。

    有决心,是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全面落实中央、省上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面对机遇,我市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释放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确保中央、省上决策部署在绵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形成资金、项目、企业、人才奔涌而来的良好局面。

    有信心,是指将以更高的标准、更硬的措施、更快的动作、更好的效果,持续用力优化营商环境。我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打造国内一流、全省领先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紧盯关键节点,打通堵点痛点,健全完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

    有恒心,是指优化营商环境,绵阳不只是“说到、做到”,还要一以贯之地做得更好。全市上下必将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全力打造利企惠民的政策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从而汇聚起推动绵阳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抓落实促成效

    全力打造利企惠民的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最基础的环境,具有很强的“风向标”作用。今年1月,结合绵阳实际,我市制定出台了《工作方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管理方式、提升行政效能,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

    实践证明,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去、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往哪里建。昨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出炉,对“优化营商环境35条”进行逐项分解,着力打通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政策效应相互叠加、形成联动,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政策获得感。

    加强组织领导。由市建设服务型政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负责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解决优化营商环境涉及的跨部门和跨区县的重大事项。各县(市、区)、园区和市直部门“一把手”要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抓在手上,并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地落实。

    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部门要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让“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城市(区域)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重商、尊商、亲商”的浓厚氛围。

    强化监督考核。我市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突出成效的县(市、区)、园区、市直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表扬激励,对工作不落实、目标完成不好的予以通报批评。

    减环节缩时间

    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政务服务”是企业选择在绵投资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优化营商环境要下好优化政务服务的“先手棋”。《工作方案》从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同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等方面,将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逐步实现“一次都不跑”。

    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各地各部门全面使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企业和群众提供统一便捷的一网式服务,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施清单,公布“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马上办”“就近办”清单,让申请人能自主选择在实体、网上、掌上政务大厅办理相关政务服务事项。

    推进同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统一市本级和市辖区(园区)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清单,清单上的事项可以在主城区任何一家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对涉及需跨市、区两级办理的审批事项,申请人可以自行选择在区(园区)或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同城通办、就近能办,逐步实现异地可办。

    除此之外,我市将聚焦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优化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审批流程、简化办理不动产登记程序、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进企业登记和注销便利化改革、提升企业纳税便利化水平等方面,全面开展流程再造,大力压减办理用时。

    降成本提效力

    全力打造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

    营商环境就是吸引力。《工作方案》坚持精准施策,着眼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地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主动融入全国、全球市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让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有序参与市场竞争,培育和吸引更多市场主体扎根绵阳发展。

    提升水电气服务便利度。推动供水、供电、供气企业进一步精简申请材料、简化业务流程、规范报装服务行为,大幅压缩报装时间。推动实现网上报装、就近报装和网络在线支付,实现水电气服务智能化。

    提升企业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继续做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试点工作,实现查验数据和指令对碰及信息共享,进一步全面整合业务流程,推行通关无纸化作业,无纸化报检率保持90%以上。

    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实施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完善政府激励金融、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同时,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筹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更好发挥“税鑫融”平台作用,为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

    除此之外,我市还将通过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降低企业用电和物流成本,推进网络提速降费、进一步降税减费、完善工业用地供地和退出机制、鼓励企业开展消费促进和市场拓展活动,破除各种不合理的门槛和限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严执法护权益

    全力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以强有力的法治作保障。我市将着力在严格公正执法上下功夫,在保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上下功夫,让大家安心工作生活、放手创业发展。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开展专利行政执法检查,对假冒专利行为等案件进行立案查处。加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在每届科博会上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组织公安、工商、版权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将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纳入信用体系,及时按规定公布公开。推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结案率达到并保持在95%以上。

    提升营商环境法治水平。严格兑现向社会及行政相对人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因违约毁约侵犯企业和公民合法权益的,要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改变政府承诺和合同约定的,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企业和投资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组织实施综合执法、联合检查,严禁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粗暴执法,严禁以检查之名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并及时将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开。探索实行大数据监管、跨区域网络市场协调监管模式,探索构建“先辅导再整改后执法”的行政执法流程。

    同时,大力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并对共享经济、高效节能产业、快递等新兴产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探索为新兴产业量身定制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和标准规范,坚守安全质量底线。

    讲承诺重践行

    全力打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只有在发展中融入和彰显更多人文情怀,才能加快推动形成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人文环境。《工作方案》提出,以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加快完善守信践诺机制为重点,让绵阳成为广大投资者和各类人才的向往之地。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地方协同监管平台,加快实现企业信用信息有效归集公示,强化企业公示责任,完善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探索推进信用应用与联合奖惩,推动联合奖惩备忘录覆盖重点领域,深入推进诚信宣传教育,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开展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对拒不履行承诺、严重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要依纪依法进行责任追究,并通报曝光典型案例,坚决纠正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不守信用承诺、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

    优服务强保障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优质、基础设施完善,一直是我市与多数同类城市竞争的优势之一。如何让强项更强、优势更优?我市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向“盆地意识”“西部思维”说不,不断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辐射力。

    进一步优化企业搬迁服务。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企业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减少和防止“四上”企业异常搬迁。在绵阳境内年纳税上千万的企业和所有上市企业有跨县(市、区)搬迁需求的,属地政府(管委会)和相关部门要及时报告市政府,由市政府统筹服务保障工作。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就业政策,优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加快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覆盖范围,降低劳动力自由流动成本,为外来投资者和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子女在落户、就业、就医、上学等方面提供便利。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