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
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号召,整合社会资源
第二步
用平台吸引技术、人才、资金
第一步
创业
□本报记者李灵越
“创新、创业”,两个词,近年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也许有些人只是笑笑,一晃而过。但对于绵阳卓讯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沛卓而言,这几个字,是梦想、是机遇、是历练。
刘沛卓有一份令人羡艳的头衔:“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感动绵阳十大人物、绵阳十大创业先锋、游仙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
但在这位80后的董事长口中,几年的创业故事并不是看上去那么轻松,“当时可以说是‘孤注一掷’,觉得能活下来就是本事。”记者的记忆随刘沛卓一起回到2014年,那时候的刘沛卓带着一万元资金和三个伙伴踏上了创业之路。他带领创业伙伴整合团队和技术资源,成立绵阳卓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开发为中老年人提供随身健康管护的智能管护手表、智能家居。
那段时间,刘沛卓忙着管理公司、跑业务,半夜才睡是常有的事。“觉得创业累、苦就对了。怕就怕没事做!”他说。
产品投入市场后广受好评。刘沛卓的“第一步”成功了。看着初有的成绩和回报,是依照固有步伐,还是更上一层?
刘沛卓迈出了他的“第二步”:
小微企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与其到处去寻找,何不用一个平台来吸引技术、人才、资金到自己公司来?”商机也许来了!卓讯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专门为创业青年提供专业的创业就业培训和孵化平台。
到今年10月,卓讯的各创新创业平台累计免费培训创业青年3万余人次,累计服务企业超过1000家。
今年,刘沛卓又响应国家“军民融合”的号召,开始了他的“第三步”——整合社会资源,负责运营管理中国科技城(游仙)军民融合人才俱乐部,为西部地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高端人才、智库的系统服务。
刘沛卓发现,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量军民融合企业面临一线产业工人、蓝领技工缺乏的“痛点”。对此,他将前期为企业和创新创业服务积累的经验和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各方创办绵阳市游仙区富乐职业培训学校,专注于为军民融合企业和科技企业培养提供一线产业工人、蓝领技工。
着眼未来,刘沛卓雄心勃勃。“民营企业发展再次迎来了春天。”“第四步”怎么走?他说,专注于“人”、服务于“人”,不断解决正向的需求和痛点,跟随美好的新时代,“创新型”的走、“创造型”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