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桥臻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暨“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大会12日召开后,各县市区立即行动,安排部署人才工作。昨(13)日,记者采访了涪城区委书记郑志恒,就涪城区人才工作开展情况和人才工作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交流。
记者:请结合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刘超书记讲话,简要介绍一下涪城区人才工作思路和成效。
郑志恒:涪城区聚焦争当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互动共融,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通过创新机制、建强平台、招引培育等措施,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2018年,我们共新引进各类人才1300余人,新发展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54家、累计达1616家,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孵化器等众创空间10余个,形成了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为核心的完整孵化体系。
记者:涪城区是我市的主城区,也是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的核心区。请问涪城在吸引人才方面有哪些优势,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可以简要介绍一下。
郑志恒:政策方面,我们紧密契合省市区人才工作战略,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设立1500万元人才发展资金池,精心制定《涪城区促进人才优先发展十二条措施》,从融资扶持、贡献奖励、引才奖励、项目支持、编制管理、落户服务等12个方面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努力让涪城成为各类人才的集聚之地、向往之地。
体制机制方面,我们创新开展人才分类评价工作,率先在全市出台《高层次人才分类评定实施办法》,聚焦经营管理、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技术技能5个重点领域,分类制定人才评价指标,把评价结果全面运用到人才运用、项目扶持、奖励资助等具体工作中,让各类高层次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展现。
平台方面,高质量推进涪城高端人才服务中心建设,专项服务国际创新人才及全区重大项目招引随流高层次人才,为其提供定制化服务。着眼培育新兴经济增长点,大力搭建双创、军民融合、楼宇经济等人才集聚载体,健全完善涪城区招才引智服务平台。如,我区积极搭建完善楼宇经济港人才工作站,为港内150余家“双创”企业提供各类人才服务150余次,专项引进青年人才50余人。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扣乡村人才支撑这一关键,在全区全覆盖建立党群人才服务中心183个,针对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开展党性教育、技能培训、政策咨询、项目孵化等多项服务,为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提供人才保障。
服务方面,我们注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制定出台《区委常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制度》,将全区22名重大产业、重点行业领军人才纳入联系服务范围,引导激励优秀人才勇攀高峰。围绕区内重点项目和重大企业,统筹人社、工信、投促等行业主管部门力量,开展实地调研、专项对接服务活动,妥善解决专家人才后顾之忧。